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原标题: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先遣组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图表。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先遣组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图表。(视频截图)

“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亏欠你们!我想当这场疫情过去的时候,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武汉人民是砥砺前行的。”不久前,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这段话,让翻译小姐姐几度哽咽。

这段话看似感性,其实是基于理性分析后的评价。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数据。2月24日,在经过为期9天的考察后,布鲁斯·艾尔沃德——这位曾经率团应对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病学专家,用两张图表展示了中国为世界抗疫作出的突出贡献。2月25日,在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布鲁斯·艾尔沃德又一次展示了这些图表,他说:“中国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显著改变了疫情蔓延‘曲线’。” 2月29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发布,艾尔沃德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中国新冠肺炎实验室确诊病例发病时间曲线,截至2月20日

以上是布鲁斯·艾尔沃德展示的第一张图,图中分别呈现了武汉、湖北(除武汉以外)、全国(除湖北以外)以及全中国病例发病时间流行曲线。横坐标发病日期从12月2日截至2月20日,纵坐标表示病例数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

图表显示:病例数在1月10日至1月22日期间迅速增加,1月23日至1月27日达到高峰并趋于平缓,此后保持了稳步下降的趋势(只有2月1日例外出现高峰)。其中的关键是1月23日武汉封城: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城市选择自我封闭,这在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中国为防止疫情向国际蔓延筑起的第一道防线。

布鲁斯·艾尔沃德分析,他们在一个1500万人口的城市实行了封城的果断措施,流行病学曲线显示了这类措施直接带来了平缓的下降或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样的改变对于中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极大的贡献,因为这些病毒在某些情况下会迅速暴发,且病例数会急速攀升。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也指出:“自2020年1月23日起在武汉及周边城市采取的严格管控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感染者向全国其他地区的进一步输出。”

考察组外方组长频频展示的两张图表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曲线及主要防控措施

以上是布鲁斯·艾尔沃德展示的另外一张图: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曲线及主要防控措施。图中横坐标是发病日期,纵坐标是病例数,箭头展示的是主要防控措施。

图表显示:第一阶段,在1月下旬之前,病例数急剧上升,几乎持续到一月第三周结束;第二阶段,从1月20日至2月7日,病例数出现高峰接近于平台期;第三阶段,2月8日后,病例数出现了下降。

据布鲁斯·艾尔沃德分析:1月下旬之前,病例急剧上升,一般数学模型和一般情况往往是它会继续急剧攀升,直到没有疑似病例、传播停止为止后,开始下降。而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它出现了一个高峰接近于平台期的状态,之后就出现了下降。我们知道在流行病学领域,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曲线,必然是由于采取干预措施。流行曲线的可能情况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展示了中国所采取的有力措施是如何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数十万例感染。

在暂时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国所采取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切实改变了病毒的流行曲线。《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列出了中国实施的主要防控措施:监测与报告,加强口岸检疫,加强治疗,流行病学调查与密切接触者管理,减少公共活动、增加社交距离,资金与物资保障,应急物资保障,等等。用布鲁斯·艾尔沃德的话说:“中国的方法是,既然没有药,也没有疫苗,那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根据需要去调整,去适应,去拯救生命。”

布鲁斯·艾尔沃德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因为这些流行病学的曲线,其背后在每一条线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策决定,都是中国的领导人和领袖们了不起的决定,做决策很难,指导公众能够按照这样的决策去操作也不易,比如交通管制措施、比如居家隔离的措施,诸如此类才实现了这样的曲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韩亚栋)

相关阅读:
北京提出3个“不得擅自”预防输入病例 北京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率65.9%、死亡率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