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展览路街道任英:带头自创小程序,万人信息收集不上门

原标题:展览路街道任英:带头自创小程序,万人信息收集不上门

新京报快讯(记者应悦)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各小区门口、宣传栏等显要位置都能看到一张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展览路街道“返京人员信息线上采集系统”的页面。截至目前,展览路街道已有6251户、1.1万余人在线完成登记。

提出这个想法的,是展览路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任英。

展览路街道任英:带头自创小程序,万人信息收集不上门

任英在社区门口为居民测体温。展览路街道供图

“打开手机进入平台,或者直接用二维码扫一扫,就可直接登记信息,不用关注、验证等复杂环节。”展览路街道“返京人员信息线上采集系统”是任英和同事们基于“西城家园”平台开发的一个小程序。

为什么会想到线上信息采集?任英表示,按照以往的经验,逐户调查是通行的做法。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居民最不愿意有人登门入户。另外,街道的社工总共只有277名,而整个展览路街道有22个社区、2000余栋居民楼,真的挨家挨户走一遍,这么大的工作量实现起来难度太大。

这时,任英想到了“西城家园”平台,街道77%的居民户都是注册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手机上汇总、统计、监控、反馈信息。

在同事的配合下,任英将想法付诸实践,街道的“返京人员信息线上采集系统”不到一天就诞生了。

大年初三,小程序正式上线。任英介绍,居民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登记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静态信息主要包括人员姓名、住址、电话等,动态信息则主要是离京和返京的交通方式,以及车次、航班号、车牌号等。

生成二维码后,任英立即安排各社区将2000多份二维码第一时间张贴在单元门口、宣传栏等位置,便于返京人员进行登记。“我原以为很多人怕麻烦,不愿意登记,没想到‘小程序’一上线就得到认可,每天主动登记的返京人员不断增多,最多的2月1日和2日两天,每天主动登记的人员超过600户。”

此外,任英还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密切关注返京人员身体情况,每天持续跟进联系,了解居民需求,提供北京发烧门诊定点医院等信息。

“利用数据等平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排查、预警的有效性,实施更精准的流动人员健康筛查,拓宽数据分层收集渠道。”任英说。

疫情持续至今,任英一直在不停地忙碌。除了开发“返京人员信息线上采集系统”,她还每天都要在社区里走走转转,哪户是新返京的,是不是进行了登记,居家隔离身体情况如何……这些细节,任英全记在了心里。不久前,北京下了几场大雪,任英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进行扫雪活动。

“防疫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配合才让我们的工作有所成效。感谢防疫工作中每一个人的付出。”任英说。

新京报记者应悦

编辑白爽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针对困难群众,武汉市推出10元10斤蔬菜包 浙江继续推迟学校开学时间 正式开学前一周将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