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料不足致口罩厂停产:别让过度管控束缚企业手脚
▲图片来自赛柏蓝公众号。
近日,一篇题为《一批口罩厂,停产了》的文章引发舆论关注。
文章指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全国口罩产能已加紧恢复,但面对庞大缺口,仍呈供不应求之势。为了缓解口罩供应压力,各省也开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口罩。但是,目前口罩生产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卡在熔喷布环节。全国熔喷布缺货,大批企业转产口罩,没有足够多的熔喷布供应市场,影响口罩的生产进度。不少转产口罩生产的企业由于核心原料熔喷布短缺,暂停生产。
应该说,不论是为了自给自足搭建口罩机的企业也好,还是看到口罩稀缺转而生产口罩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也罢,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投入口罩生产,客观上有助于缓解国内外市场口罩紧缺的形势,平衡市场供需压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由于大量企业上马口罩产能,导致上游熔喷布产能的供给紧俏和市场价格上涨,甚至出现熔喷布一布难求的现象,导致企业停产。这不仅不利于口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为抗击疫情提供保障,值得引起注意。
为此,当下各地政府除了通过实施减税降费等积极财政政策、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外,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尽量放弃或减少地方对原材料的管制,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口罩的生产。
▲图片来自赛柏蓝公众号。
从《一批口罩,停产了》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一些地方采取了对原材料临时管制的举措。在疫情带来市场需求井喷的语境下,过度的管制,从供给侧看可能会导致供给方式更加隐秘,从需求侧看可能会导致更多需求只能选择非正规渠道来满足,进而导致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供需双方形成攻守同盟。最终出现口罩等防护物资的黑市,导致这些领域出现“价格双轨”现象。
比如,就在近日,据新京报报道,有“卫材之乡”之称的河南省长垣市丁栾镇,就出现了倒卖口罩的黑市,“厂家拿不到货,只能找‘倒爷’,买被转手一两次的高价口罩”、“托关系拿货涨价3倍”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而这背后,就有对口罩生产管控过紧的影子。
因此,在口罩短缺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应适度放松对口罩等防护物资生产的临时性行政管制,尤其是价格管制,充分尊重市场,积极护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根据口罩等防护物资的市场价格信号自主决定生产投资。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市场的资源配置,避免临时性地出现市场化与配给制并存和价格双轨现象。
当然,从长远来看,对于大批企业转战口罩市场的行为,有关部门在鼓励的同时,也应加强引导。
毕竟,疫情面前口罩的市场供需是平衡的,并不存在产出缺口。也就是说,当前出现的口罩需求井喷是疫情带来的断点化的市场脉冲效应,这种市场需求的脉冲效应会带来典型的蛛网效应——也即疫情下出现敞口的产出缺口现象,大量企业进入后满足了断点式市场脉冲需求,但伴随着疫情结束,口罩的市场需求势必也会出现断崖式回落。
这意味着不论是对很多新进入口罩生产的企业,还是之前专司口罩生产的企业,将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及由此带来的残酷市场竞争。
这不仅会拉低口罩行业的收益率,很可能导致大量新进入口罩生产的企业无法收回成本,一些一直专司口罩生产的中小企业因市场需求的减少也面临生存问题。
因此,无论是从眼下抗击疫情的需要,还是立足于长远,政府应做好公共服务,让市场更有效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需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加速护航市场价格出清,以缓解蛛网效应衍生而出的次生灾害。
□刘晓忠(财经专栏作者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编辑陈静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