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法治时评:"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交出抗疫高分卷

原标题:法治时评:"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交出抗疫高分卷

老年人是此次疫情的易感人群,怎么防护好老年人,北京市拿出了一组专门举措。25日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针对因子女、近亲属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员参与全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以及因照料护理人被隔离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亲属已接受隔离治疗的老年群体,全市共安排24家养老机构接受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可以根据病情为老年患者增加开药量到三个月,减少就诊次数,并给老年人提供了专门的居家防护建议(2月26日《新京报》)。

想着重说说“特殊老年人临时托养”。此次疫情的各项数据显示,老年人是高危易感人群,也是危、重症患者中占比最高的群体。这意味着,如果能抓好老年人的防护质量,就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整个防护工作的“牛鼻子”。在国家部署把防控关口前移、把防控举措落实落细的总要求下,这可视为北京市政府拿出的一份高质量答卷。

此次确定的临时托养对象是“因子女、近亲属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员参与全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以及因照料护理人被隔离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亲属已接受隔离治疗的老年群体”,概括起来,即当下无人照顾的老人。

有一部分是疫情前就处于空巢状态的老人,如失独者、留守者等,另一部分是因为疫情而被意外“空巢”的老人。疫情来得突然,又值春运,不乏需要就地隔离无法“回巢”的子女;还有家人因感染直接被“送”到了病床,暂时无法团聚;更没有忘记的是,一线抗疫人员的父母,他们无人照料的情形。所以,“特殊老年人”实际上至少将四类亟须关照的老人都纳入到由政府直接关护的范围里,将实际上本该由子女等法定监护人来履行的照料义务,转由国家来履行。

这首先大大解除一线抗疫人员的后顾之忧,解除了正在隔离期、治疗期家属的燃眉之急,缓解了社区压力,让空巢老人家属暂时可以安心抗疫、完成隔离、战胜疾病。更有意义的是,由专业机构来帮助老人防护,满足一日三餐日常所需,可以帮助老人安全、卫生又科学地度过疫情期。有效地减少空巢老人在自购菜米等环节感染病毒的风险,能减轻前方医疗压力,保护好易感人群的生命健康。

另外,此举还对激活和丰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上的国家义务条款具有特别的意义。1996年生效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过四次修改,社会救济和服务条款一直备受关注,却一直有着缺乏硬核举措、落地难的困境,比如“常回家看看”(第18条),国家对“特殊老人”供养、救助责任(第31条),政府为老人提供就近照料、医护等服务责任(第37-38条)等。北京版,为法定监护人无法就位时,国家该如何补位作了注解。

不光此次疫情,老年人其实是各类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走过青春、奉献年华后的他们,到了需要大家、小家来照顾的时候,在小家条件不允许时,国家及时补位,实为老人们的生存所需,也是他们的情感所向。

相关阅读:
人大代表畅谈中国之治 有序平稳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晨读丨美好的2月27日,从关注健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