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哈尔滨民警零下32度值勤:家人在后方,不让病毒溜进城

原标题:哈尔滨民警零下32度值勤:家人在后方,不让病毒溜进城

“家人就在后方,不能让病毒从我们手里溜进哈尔滨。”从大年初二开始,哈尔滨在各大公路设置卡点,进行车辆登记和测量体温。南岗公安分局54岁的民警李德利分在有哈尔滨南大门之称的金星治安卡点,开始坚守抗疫一线,到今天,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休息。

金星治安卡点位于102国道旁边,是由南往北进入哈尔滨的主要通道。截至2月24日17时30分,李德利和同事们已经检查38013辆车,62487人。每个人、每辆车都必须登记在册,李德利记得,仅1月27日一天,就记录了3234个人和1878辆车。

哈尔滨民警零下32度值勤:家人在后方,不让病毒溜进城

李德利和同事检查来往的每一辆车。受访者供图

零下32摄氏度里的守关人

哈尔滨的冬天,滴水成冰。1月29日,气温降到零下32摄氏度,“冻得人直跺脚,出去半个小时就受不了,身子都是木的。”李德利说,特别冷的时候,大概半小时手机就没电关机了。

作为交通要道,哈尔滨的102国道从早晨7点就开始了车辆高峰,一直能持续到中午11点。匆忙吃点午饭,下午的高峰基本会持续到天黑。

眼睫毛的冰碴子不算什么,李德利说最不方便的是碳素笔冻住了写不出字,他们就把铅笔两头削尖来登记,“带着手套不好写字,一着急把手套摘了,等忙完反应过来,手上的皮一摸就能撕下来一大片。”

冷只是一方面,雪后结冰的路面非常滑,夜里看不清,摔跤是常事。这条国道上来往多是大车,司机盲区范围大,检查人员经常被夹在两车中间的小缝里,每走一步都心惊胆战。

1996年,李德利在堵卡工作中腿部中枪。1997年,他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从高楼上摔下,造成腰椎1、2节粉碎性骨折。2019年,李德利又被查出咽部恶性肿物。一沾寒凉,新疾旧伤就刺痛难忍。出勤时腰上需要佩戴金属的固定物,稍微一动,冰凉的铁片就像针刺一样。换成护腰又容易出汗,走到外头冷风一吹,透心凉。

“那滋味真的不好受,有年轻的志愿者都被冻哭了。”李德利说,包括父母家人在内的1000余万人都在城里,他们必须守好第一道关卡,绝不能让病毒溜进去。

哈尔滨民警零下32度值勤:家人在后方,不让病毒溜进城

李德利的腰上必须绑着护腰才能出勤。受访者供图

六天六夜没回过家

疫情急,任务重。作为老干警、老党员,李德利没法往后退。第一次出勤就六天六夜没回家。后来终于回家一趟,洗澡换身衣服又回到岗位。

卡点休息室地方很小,还要容纳医务人员、特警、志愿者,加上卡点的11名民警,一共五六十人,原来的床撤了换成了行军床,轮休的时候只能在上面“猫”一会,也不敢脱衣服,碰到外面车多的时候就得出去帮忙。作为中队长,大事小事都得决断,通常休息室的门一响就得起身。

逢车必查,逢人必检,还有劝返,一项项都是费口舌费嗓子的活,有的人一听就明白,有的人怎么说都不明白,分析利害,讲解政府最新通告,再加上大车的噪音和呛人的尾气,李德利的嗓子早就哑了,回到休息室总感觉有人在说话。

“都魔怔了。”李德利说,日子过得恍惚了,一睁眼就干活、吃饭、干活、眯一会、干活,就像段子里讲的,早就不知道星期几了。“以前年轻时候办案子,熬几天几夜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上一班一天一夜的岗,下来腿肚子抽筋,走路直飘。”

同在公安系统当辅警的女儿李婉祺,也一直坚守抗疫一线。李德利值班六天六夜后回家的那次,她看见父亲疲惫的脸色,觉得特别心疼。“我妈招呼他吃饭,他说不吃,困了,要先睡一会,窝在沙发上一会就打起了呼噜。”李婉祺说,为了守住哈尔滨的安全,虽然看见父亲的疲惫,除了心疼,不知道怎么劝阻,因为自己也是警察。

哈尔滨民警零下32度值勤:家人在后方,不让病毒溜进城

李德利和同事检查来往的每一辆车。受访者供图

自制二维码登记牌提高通行效率

返城高峰开始后,检查站常常出现车流拥堵的情况,当地规定卡点检查时,车辆排队长度不允许超过200米,必须快速通过。

工作不能蛮干。为了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李德利设计制作了20多块“登记二维码”公示板,白天车流量大、道路狭窄,他就利用休息时间,顶着风雪在夜间将公示板安装完成,还把二维码制作成卡牌挂在脖子上或者发给司机,方便他们登记。让检查站的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只要表在走,路上就一直来车,我们与时间赛跑,一辆车快10秒钟,6辆车就能匀出一分钟,又能多过几辆车。”李德利说自己是急性子、“婆婆嘴”,遇上磨蹭的司机就着急,看见哪辆车停放位置不对就要去矫正。

同事评价他“不操心就不得劲”,他自己说起来也笑,“要越干越有经验,才能越顺手,熟能生巧。”

卡点除了民警,还有一些志愿者,很多是90后,因为带着护目镜口罩,李德利有时候也分不清楚谁是谁,遇到他们烦躁和委屈的时候,李德利就叫进屋里耐心开导。后来大家熟络,就互相开玩笑,说穿着防护服像“葫芦娃”。

哈尔滨民警零下32度值勤:家人在后方,不让病毒溜进城

李德利提供热水给需要的过路人。受访者供图

期盼疫情快点结束

防护物资到处都紧缺,李德利的口袋里却随时有一只“多余”的口罩,用来分给往来车辆里没有带口罩的老人和病人。站点每天每人发4个口罩,他尽量节省着用,不摘下来,这样就能送给过路司机2个。关卡还特意准备了热水和纸杯,以驱散乘客在等候时的寒冷和烦躁。

“疫情还不严重的时候,我带着薄口罩执勤,一个小朋友送给我一只N95口罩,说那个才有防护效果。”作为地道的东北爷们,李德利却时常感动于这样的小温暖,比如在说的口干舌燥的时候,有司机从车里递出来一瓶矿泉水,司机师傅的一句“注意安全”,一下子让他觉得六天六夜都没什么了。

从1986年4月2日工作至今,李德利已经从警34年,“我从小就惦记着这身警服,现在穿了一辈子,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要把活干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李德利带领同事们实现了检查登记零差错。

2月22日那天,听到黑龙江新增确诊病例为0的消息,金星治安卡点的人都特别高兴,他们狠狠地击了几下掌,“我们都在盼着胜利,期待疫情快点结束。”

新京报记者张彤

校对陈荻雁

相关阅读:
旺顺阁向武汉捐赠近30万元物资,保障医护及患者就餐 华夏5G ETF基金成交额超两百亿 5G主题基金受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