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企业界在中国公共卫生福利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

原标题:专家:企业界在中国公共卫生福利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

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3日刊登高风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祖墀的署名文章称,新冠疫情危机后,中国将致力于公共卫生和福利体系,企业界要做好准备面对巨变。文章摘编如下:

此次危机过后,中央政府很可能会呼吁所有地方政府加强对公共议程的重视,不仅要注重经济,还要注重公共卫生,而且不仅仅是一线大城市,还包括欠发达的内陆城市。

国有和私营企业的合作也将随之加强。作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的例子,武汉分别用10天建成的两座新医院就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其次,中国各大城市将变得更加智能和联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消费正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次疫情暴发,使得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商业应用进一步加快。

贸易战和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短期内,政府将做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以推动宏观经济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危机后的中国看上去会很不一样。

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协调行动,以创建一个可靠的公共卫生体系。中央最近宣布对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做出立法和制度上的支持。

这些公共项目将会产生大量商机,主要是以公私合营的形式,私营企业可以帮助政府创建更加智能的城市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的智能城市在交通管理、供应链管理、应急和灾难预告以及信息追踪方面将变得更加智能。

例如,为了大幅改善卫生系统,中国城市不仅需要追踪人们的行动,还需要(通过监测体温)来确定潜在的感染者以及向附近医院发出预警。

这些复杂的任务需要整个医疗体系通过大数据紧密融合,以及地方政府和国有及私营企业共同努力。

迎合不断变化的互动模式的新商业模式也将出现,尤其是在物流、自动化、娱乐、零售和教育等领域。

在物流和机器人技术行业,人机互动将会加快。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将变得日益普遍,并取代人的很多工作。

传统的线下业务正日益转为线上,包括医疗、零售和教育。在医疗卫生方面,除了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外,重点将转向预防和早期发现。

技术将促使更多医疗服务转为在线提供。线下和线上服务的合并将日益盛行。相当一部分中国人首次开始实施远程办公。事实证明,企业微信、钉钉及其他远程作业工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

新冠肺炎危机既构成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

政府和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亦或外企——都将进行跨领域合作,以促进协同效应,尤其是在智能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新的消费模式、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将会共同作用,进一步改变商业环境。

资料图片:2月24日,工作人员在哈同高速公路哈尔滨收费站为车辆人员登记、测体温。(新华社)

资料图片:2月24日,工作人员在哈同高速公路哈尔滨收费站为车辆人员登记、测体温。(新华社)

相关阅读:
香港教育局:香港最早4月20日复课,DSE笔试如期举行 福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休整,已累计派出12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