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共一大会址的防疫志愿者们,在另一个“战场”践行初心
摘要:志愿者工作看似简单,却处处是对细节的考验。
一位阿姨举着手机朝门卫匆匆跑来:“请问手机怎么操作?我年纪大了,搞不懂这些。”
穿着淡蓝色志愿者背心的徐明接过手机:“别着急,您先扫码,再点击居民信息登记,以后进出小区出示手机就行了。”在徐明的指导下,阿姨完成了所有操作,获得一个绿色的健康动态码,顺利进入小区。“真是谢谢你们志愿者!”
徐明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一周前,包括他在内,一支由2名馆领导、4名中层干部自愿报名组成的“周末志愿服务小分队”火速成立,并通过市志愿服务协会“认领”了徐汇区田林社区2个居委、6个小区的服务岗位。
寒潮来袭挡不住志愿的热情
2月22日上午,在徐汇区田林兰桂坊小区门口,已经是第三次上岗的徐明正忙着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发放人员车辆出入通行证,并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虽然天晴,但小区门口背阴,穿堂风吹在身上依然有阵阵寒意。
“今天的天气已经比上周好很多了。”徐明说。上周六是小分队上岗的第一天,正值寒潮来袭,当天上海气温陡降10度,雨雪伴着大风,把小区门口的简易帐篷顶都给掀走了。“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我们党员志愿者都没有一句抱怨。”
当天,小分队成员之一、陈列研究部负责人张玉菡负责在小区门口记录快递和外卖接收信息。中午,外卖越来越多,雨雪也越来越密,她索性从雨棚下走出来,把最后一块避雨的空地留给外卖餐食。
杨宇为申德公寓小区居民测体温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负责为出入小区的居民测体温。尽管被大风刮得几乎站不稳,她仍然不失“金牌讲解员”的风度和气度:“阿姨,麻烦伸个手,手腕也可以测温。”“爷叔,麻烦口罩戴戴好,鼻子也要遮住的。”
有居民好奇地问:“妹妹,你是街道的?”杨宇告诉她:“我是志愿者,是在志愿者平台上报名的。”居民惊讶道:“哎哟,这要向你们学习,我们也要去发动一下。”到了下午,一位爷叔特意跑来跟杨宇说:“我们业主群对你评价很高,谢谢你。我们也在组织志愿者了。”
“能得到业主们的认可真的很开心,其实我们做的事和抗疫一线的医生没法比,但看到我们也可以影响身边的一些人,一滴水化作一片海洋,真的觉得充满意义。”杨宇说。
徐明告诉记者,志愿者工作看似简单,却处处是对细节的考验,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语气的变化就能让居民放下心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窗口单位,每天都要面对面为观众服务,所以对我们来说,在社区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战场’上做志愿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精细化服务的水平。”徐明说。
青年志愿者“先斩后奏”母亲点赞
清晨,天还没亮透。张洁给刚满13个月的儿子喂了奶瓶,换过尿片,备好辅食,在胖嘟嘟的小脸上狠狠亲一口,又跟母亲关照几句,就戴上口罩出门了。按照约定,她必须在七点半就诊患者开始排队之前,赶到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前做好全天的志愿服务准备工作。
张洁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做好病患接诊准备工作
张洁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部的一名青年党员。2月初,在网上看到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的信息,她没有丝毫迟疑就报了名。宝宝刚满周岁,按照规定,她本可以安安稳稳守好自己的小家。不过,作为一名曾经的海军通信女兵,张洁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若有战,召必回。”得知她“先斩后奏”报名参加社区防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反而给她点赞,还主动揽下了白天照顾小宝宝的任务,让她安心去社区服务。
安保部的夏紫烨是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最早上岗参与社区防疫的“一大”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夏紫烨的服务岗位是中医科分诊台,为就诊患者测量体温,引导患者和家属签署就医承诺书。
刚开始,有些患者不理解,为什么要一遍遍量体温;还有些大大咧咧的患者进了医院,马上摘下口罩。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家属,夏紫烨拿出平时在纪念馆安保工作中练就的看家本领,耐心细致地劝说、解释,让他们了解疫情的严重程度,以正确“姿势”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
淮海中路街道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与张洁和夏紫烨一样,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9名“一大”青年职工,来自不同的业务部门,平均年龄不到30岁。自2月7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岗以来,“一大”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服务患者3000余人次。
微笑,就是最好的服务
已届花甲之年的严艺苗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的资深队员。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一大会址临时闭馆,老严不得不在家“赋闲”了几天。
但是,凭着多年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他很快察觉到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和社区防疫工作的压力。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去自家所在的东方知音苑居委,报名参与社区防疫工作。
2月初,全市居民区开始为居民预约购买口罩,老严也接到了上岗通知。为了帮助街坊邻里有序、高效地办理登记预约手续,老严面带微笑,帮助大家释疑解惑、化解怨言,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其他志愿者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片刻,他却摆摆手:“没事儿,我不累。”伙伴们不知道,在一大会址“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里,老严的服务理念早已广为人知——“微笑,就是最好的服务。”
“我不是医生,也不能到武汉战‘疫’的第一线,但回想起每次在中共一大会址宣誓教育岗位服务时,看到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让我更加坚定地想要为阻击疫情做些什么。”老严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