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侠客岛:6000亿元大手笔的“社保抗疫”意味着什么?

原标题:[解局]6000亿元大手笔的“社保抗疫”意味着什么?

2月18日,为抵冲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国务院常委会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医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

20日,这一决定的细节出台。具体来说,措施包括免、减、缓三方面。

免,是指从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实行免征,免征的期限不超过5个月——也就是说可以执行到6月份(注意,中小微企业免征)。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可以将免征的范围扩大到各类参保企业(所有企业)。

减,是指湖北以外的全国其他省份,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的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可减半征收,减征的期限不超过3个月。

缓,则是指那些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根据专业测算,这几项政策,预计将为企业带来社保减负超6000亿元。

6000亿元,力度非常大。

坊间也有疑问:在财政“紧平衡”、“过紧日子”的当下,这么大规模的降费,能如期落实吗?

我们邀请到了财税专家、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请他为大家带来专业解读。

侠客岛:6000亿元大手笔的“社保抗疫”意味着什么?

不同

此次阶段性减免缓政策主要针对企业。

人社部匡算,养老、失业、工伤三项,减免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医保局初步匡算,最大可为企业减征1500亿元。公积金和社保费的缓缴,将对企业改善现金流带来很大帮助。

笔者认为,可以用“大手笔”来形容此次的“社保抗疫”政策。

要知道,自1998年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实施社保费减免缓政策,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2008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的“五缓四减”。当时,五项社会保险都可申请缓缴;除养老保险外,其他四项社会保险均可视情况“适度减免”。该政策最终执行到2010年底。

第二次是2015年开始、2019年达到顶峰的、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降费率政策。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的SARS疫情也是重大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也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但当时并未出台相关社保费减免政策。

此次社保抗疫政策,可以用阶段性、力度大、针对性三个词来概括。

所谓“阶段性”,从对比来看,2008年“五缓四减”政策实施长达两年,2019年降费率政策是制度性变化而非短期对冲性政策;相较之下,本次减免缓政策长则6个月,短则3个月,是阶段性的政策安排。

“力度大”,也可以对比得知。由于不涉及养老保险,2008年费率降低了约2个点;2015-2019年,以养老保险为主体费率降低4个点。而本次部分免征三项社会保险的企业,降费率将达到20个点以上;仅享受减半征收的企业,降费率也将达到12个点以上。

如此大的力度,将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6000亿元以上的减费效果,超过2019全年的4000亿元降费。而且,这是在延续已实施的制度性减费基础上,是叠加降费。

“针对性”则体现在,此次政策是按照疫情影响程度、地区、企业类型的不同,实施不同力度的政策,且将具体政策制定权交给省级政府。

在此部署下,新政对处在疫情严重地区湖北省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特别照顾,均是养老、工伤、失业三项保险全免5个月。以往两次新政,并无此类“区别对待”。

侠客岛:6000亿元大手笔的“社保抗疫”意味着什么?

实效

出台“大手笔”的社保新政,是因为现实的冲击。

疫情冲击下,人员流动、物资供给、物流受阻,企业复工面临困难,其负面效应会在产业链上传导。

对企业而言,收入减少,人工、社保、租金等刚性成本仍需兑付,现金流愈发吃紧。履约困难还会导致客户流失,影响未来发展。复工难的负面效应还会在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到就业,这是最大的民生。国家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畅通物流和交通,推进抗疫和复工;出台全方位金融财税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金融政策主要是维持企业现金流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扶持企业的财税政策主要是减税、降费、发补贴。

但能否做到综合财政收支平衡,需要应对一系列挑战。

一些人呼吁,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今年应额外大幅增加赤字,最好达到万亿元规模以刺激经济。但是,受2019年大规模减税的影响,一般公共财政已处在紧平衡状态,从这个渠道扩大赤字,空间不大。

从宏观意义上看,此次超常规的6000亿元降费,应当归为“综合赤字”。这是一次突破常规渠道、额外安排、力度颇大的财政刺激政策。

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冲击,各方已有很多估计。多数观点认为,疫情将影响全年经济增长0.2-0.5个百分点。因此,额外安排的以6000亿元降费为主体的赤字,如果财政乘数能接近1,从宏观上应当能够对冲。

[注:财政乘数等于1,则表示政府每花10亿元,就会让国家的GDP增加10亿元。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人民币,若按疫情拖累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的预测上限来计算,则将拖累GDP总量减少约5000亿元,而降费是6000亿元,足够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采用以降费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很精准。采用一般性的减税政策,其实复工困难的企业受益很小,因为它们没有多少收入、利润,本身就不需要交多少税。但是,只要保有就业岗位,即使没有复工,社保支出也是刚性成本。

在此情况下,减免社保费直接对冲企业的固定成本,且与就业岗位直接挂钩,简单直接有效。

侠客岛:6000亿元大手笔的“社保抗疫”意味着什么?

落实

政策力度很大,针对性也很强,真金白银的优惠是企业的雪中之炭。但是,鉴于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规模降费能否落实?

坦白讲,挑战是存在的,但解决方法也是有的。

概括而言,要解决好收支总量的不平衡、地区间的不平衡、行业和企业间的不平衡这三大问题。

首先是处理好收支总量的平衡。各类社保项目是基金制,收支要挂钩。中长期收支平衡是各项社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此次新政明确指出,阶段性降费不能影响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支付,即支出不受影响,而收入暂时放缓,则阶段性收支不平衡成为大概率事件。以企业养老保险为例,自2015年起,缴费收入已低于养老金支出,依赖财政补贴才有年度结余,中长期平衡压力重重。

此次额外的养老保险阶段性降费,预计减收达4000亿元,给今年的收支平衡带来难题。从相关部委表态看,今年应当主要依靠动用以往年度几万亿元的结余补充,同时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还将在2019年5261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从中长期看,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充力度,尤其是加大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将是保障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从相关部委表态来看,总量上的收支平衡已有充分考虑。

处理好地区间的收支平衡也很重要。当前各项社会保险的收支责任,主要压实在市县级政府层面,少数项目、少数地区压在省级政府身上。虽然总量上收支平衡问题不大,但在各个地区,情况难以平均。

3000多个县级政区,300多个地级政区,在各项社会保险收支平衡的基本面上千差万别。如果收支不能平衡,要么待遇支付难以兑现,要么降费政策无法落地。

本次新政考虑疫情严重程度,将湖北单拎出来,但在地区收支平衡问题上,仍主要由省级政府自主决策,中央给予一定支持。

地区平衡扶持政策,是指中央财政补贴时要考虑地区因素;同时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比例将在今年提高到4%,2019年这一比例是3.5%,今年预计可在2019年基础上额外支持受益省份数百亿元。

实施中,目前的地区平衡政策仅限于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力度如何尚不得而知;省级以下如何平衡,尚有不少工作要做。算好账,安排好资金,将直接决定社保抗疫新政的落实力度与企业间的公平程度。

最后,处理好行业和企业间的平衡必不可少。此次社保新政,在地区和企业类型层面,视疫情影响程度做了区分,但未在宏观层面对行业做明确区分。实际上,从疫情冲击情况来看,不同行业所受的影响差异甚大。

受阶段性冲击,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线下服务业几乎停摆;线上服务业,如互联网、自动化相关产业,则显出勃勃生机。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短期受挫,但疫情结束后情况将会反弹。

行业千差万别,社保新政应该做到精准施策。中央出台的政策主要是导向性、原则性的,省级政府还有诸多完善政策细节的空间。

虽然本次新政规定中小微企业5个月免征三项社会保险,但其参保面本身很低,可能受益较小;大企业受益或更明显。

因此,从稳定就业的岗位目标,后续若还有配套政策,可以考虑加大失业保险发放稳岗补贴的力度,使政策实施效果更为精准。

文/汪德华

相关阅读:
北京平谷搭建农产品直销渠道,平价供应居民“菜篮子” 一线防疫人员的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