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济南青岛建成国家中心城市,能否让山东经济雄起
山东省要实现经济振兴,需要注重城市顶层设计、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营商环境。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王霄
最近,全球经济学家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这次疫情显然是2020年中国经济的“黑天鹅”,短期之内,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回想新年伊始,我们还在关注各地GPD的增长趋势,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疫情之下,寻找更加有效的生产恢复和经济运行方案。
疫情防控不容松懈,但发展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的决心也不容动摇。2月14日,山东省提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济南、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这真是别具一格的“情节人礼物”。
疫情当前,山东为何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印发此方案,支持济南、青岛“双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方案?或许,想法由来已久,因为“区域协调发展”对山东省而言,真的很重要。
地方GDP冠亚季军的野心
在2020年地方两会中,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山东省的紧张,因为这场经济赛事关乎地方经济“跑的速度”、“跑的长度”和“跑的质量”。
但毫无悬念,连续30年领跑全国的广东省,依然是C位出道。
2019年,广东省GDP总值预计突破10.5万亿元。这意味着,广东省不但跑出了自己的调性,“一不小心”还跑出了亚洲。
一方面,广东省带领全国首创“十万亿俱乐部”,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对比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各国GDP数据,可以发现,广东省GDP按汇率折算后,可达到约为1.5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这已经超越澳大利亚、紧追韩国,堪比全球第十三大经济体,真可谓“富可敌国”。
▲中国广东省与世界各国GDP的对比(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随后,江苏省透露其2019年全省GDP接近10万亿元,年度经济增长率预计达6.4%左右。这似乎向外界传递出江苏要与广东一争高低的决心。
相形之下,山东省的GDP就多少有些让外界“担心”了。
虽然,山东省预计2019年实现GDP增长5.5%,按照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正经济总产值6.6亿元计算,山东省2019年很有可能会进入7万亿俱乐部。但这对于山东省而言,并非优异的成绩,同时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019年若干中国省市的GDP及增速(注:表中山东、四川、湖北、辽宁、黑龙江2018年GDP数据采用“四经普”调查结果数据)
根据历史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在1982年-1985年连续四年卫冕冠军。随后在1986年-1992年与江苏省展开竞逐,拉开了“中国经济老二”轮流做的序幕。而自1993年起(仅2006年除外),面对逐渐与广东、江苏拉大的数字差距,山东从“被别人追着跑”变成“追着别人跑”的窘境。
虽然大家都是经济强省,但是冠军只有一个。
通过分析1978年到2018年的地方GDP数据,我们发现,山东与粤苏两省的差距变化一目了然。
山东与广东的差距由1978年领先广东39.6亿元到2018年被反超3.06万亿元;与江苏的差距由23.79亿元扩大到2.59万亿元,41年竟然产生了1090倍的距离。
那么此刻,山东推出的经济发展新政策,能否助力其经济重新进入快轨车道?为何山东省笃定“区域协调发展”是本省经济复苏的关键?又为何要支持济南、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呢?这一切都要从山东省城市“顶层设计”的缺失来讲。
城市“顶层设计”缺失
目前,在区域城市群建设方面,山东省还没有形成国家级城市群,也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换言之,缺少了城市“顶层设计”,就缺少了国家级的政策支持。资源调动和区域发展都会受到影响,高端人才和企业资本难聚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山东省经济的增长。
因此,实现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首先要从内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以城市群的力量解决“内忧外患”。
一方面,山东省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是个有点尴尬的“存在”。北面的京津冀城市群、南面的长三角城市群和西面的中原城市群,使得山东经济发展面临较强的竞争压力。加上如今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设计等,再次凸显了山东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的空白。
另一方面,在城市“顶层设计”上,山东省并没有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标杆城市。相反,在不远处的郑州、武汉相继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将意味着更多政策、资金和技术等资源的倾斜。特别是诸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成立,更是加剧了山东省地方城市突围“三面”的难度。
▲山东省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
显然,山东省“三面”突围的任务十分紧迫,这也就解释了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要打破这一现状,山东省只能举全省之力,赋予青岛和济南经济活力,再加上国家中心城市这一自带城市经济增长功能的“顶层设计”,或许就能助力山东省突出重围。
当然,打造青岛和济南成为“双国家中心城市”只是山东经济振兴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通过以两“点”带两“圈”(济南-省会经济圈,青岛-胶东经济圈),以“两圈”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带”,实现“点-圈-带”的经济突破,最终发挥山东省经济集聚效应,这才是改善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可见,山东省这一举措可谓是用心良苦。
综上,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改变山东省区域格局,也仅仅是揭开了经济复苏下的一层面纱。山东省若要实现区域经济质的飞跃,还需要更进一步,解决民营经济培育不足的难题。
民营经济培育不足
通过与粤苏两省民营企业表现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山东省经济复苏的第二步应是缩小民营企业数量的省域差距。
在2019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中,广东省和浙江省企业各计17家,并列排名第一,江苏省民营企业14家位居第二,而山东100强企业未过双数,仅有9家。
具体到营业总收入方面,广东民营企业总营收共计37810.58亿元位居第一,占24.15%;江苏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总营收24780.61亿元,占比15.83%;山东位列第五,总营收11145.20亿元,只占100强总收入的7.12%。
▲2019年百强企业在中国部分省份中的数量分布
所以,与其说山东经济不景气,不如说山东经济增长相较放缓。广东、江苏等省经济发展增速依旧强劲,二者民营经济发达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方面,广东依傍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江苏则占据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优势,这些都为各自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和新增长极。
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企业的突起,也是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能。这里就更不用强调广东的华为、腾讯,江苏的苏宁、恒通等,已经发展成为体量庞大的头部企业,对地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相较之下,山东经济结构整体上仍然以发展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在科技企业领域也相对落后,民营企业数量不多。在如今以科技引领新经济的时代中,山东需要“顶层设计”来赋予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实现进一步缩小省际间差距的目标。
总的来说,山东省要实现经济复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并非仅仅关注GDP数值上的对比和追赶,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隐藏于GDP之下,在城市顶层设计、产业结构调整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差距与不同,通过缩小省际间在资本、技术和人才上的差距,让自己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王霄(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