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驻欧盟大使详解欧媒新冠肺炎疫情四大疑问

原标题:驻欧盟大使详解欧媒新冠肺炎疫情四大疑问

欧洲舆论持续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其中也不乏疑问和不安。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布鲁塞尔记者俱乐部举行媒体吹风会,全面介绍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相关举措和工作进展。路透社、法新社、安莎社等30多家国际媒体以及欧盟机构、智库和企业代表100余人出席。张明大使从中国是否控制住了疫情、信息发布是否公开透明、防控措施是否得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等4个方面,集中回答了欧洲各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张明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有效减少了疫情从湖北武汉向中国其他地区扩散,降低了对其他国家的输入性风险。目前湖北省以外每日新增病例已连续14天下降(截至18日),其他国家确诊病例占全世界感染总数仅1%,病患治愈率大幅提升,这些迹象都表明防控工作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针对国际上有些人批评中国政府未能在疫情出现时及时对外公布,张明指出,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不能因为早期对病毒认知的缺乏得出中国政府应对不透明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深知公开、透明、准确的数据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始终本着高度负责任态度,每天如实发布疫情数据,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通报疫情,交流共享防治经验,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张明介绍说,中国政府正集中最强科研力量,加快研究病毒传播途径,针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加强协同攻关,及时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升抗疫能力。目前,每一条疫情应对战线都在朝着科学有序迈进,每一项措施的制定实施都在朝着精准细致深化,中国人民也正是从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心。

张明表示,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期的、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削弱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需求,更不会动摇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方向,国际投资者不必对此过度担忧。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提振经济方面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将帮助中外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目前全国重点地区及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已实现复工,民航、铁路、水运运输网络均正常运营,包括特斯拉、霍尼韦尔、空中客车等外资企业也已逐步恢复生产,相信将最大限度减少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

张明强调,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唯一值得恐慌的是恐慌本身。世卫组织多次表示,不建议对华采取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客观、理性看待疫情,认识到中方防控工作努力,按照《国际卫生条例》有关规定及世卫组织提出的专业、权威建议,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避免对国际人员流动和自由贸易造成不必要干扰。

本报布鲁塞尔2月2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驻欧盟记者鞠辉

责任编辑:吴金明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钟声:以邻为壑换不来独善其身 陕西村民意外发现受伤朱鹮 当地各部门合力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