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区基本全面停业,疫情过后旅游业会否报复性反弹?张晓峰连线作答
摘要:2003年的非典,使当年旅游增长率比2002年下降了13%,而2004年全国旅游增长速度高达24%。这次新冠病毒疫情过后,将怎么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小冲击,旅游业因其自身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更是受到切肤之痛。各地旅游业受损情况如何?大规模停业期间景区是否无事可做?疫情过后是否会迎来报复性反弹?就这些热点问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20日连线采访了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峰。
有的景区损失很大,有的景区不受影响
问: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小影响。您觉得旅游行业是不是受影响最大的?
答:对。整体而言,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大,而旅游业是服务业里最典型的一个行业。目前,国内景区基本上全面停业,旅行社没有业务,产业链上下游都受到不小影响。很多景区闭园前,采购了大量的食材,很多无法退货,损失很大。很多景区年前发了很多广告,为过年迎客做准备,投的广告都打了水漂。准备的庙会、灯会、美食节等活动,布置摊位、氛围营造也都花了很多钱。大部分酒店已经停业,民宿业基本上全军覆没。
具体而言,各地旅游业受损情况不同。东北的打击很大,有些景区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投入巨资做冰雕,全年的旅游业务主要靠冬季,春节期间的收入可能要占全年的一半。类似的还有很多北方景区那些特色温泉,春节期间是旺季却停业了,到夏天谁还泡温泉?
不过,那些季节性经营的北方景区受到的影响很小。比如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内蒙的一些草原,冬天本来就是关门的,一般每年5月份以后才开始营业。再如秦皇岛,一年主要营业时间只有七、八、九月份,基本上没受影响。
在南方,旅游淡旺季不是特别明显。很多景区一季度营收就靠春节前后这一个月。所以哪怕3月份开始能够逐渐复工,基本上一季度是打水漂了。
再往南,海南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海南旅游也主要靠冬天的度假。
旅游会是最后一个复工行业,但宣传不能停
问:据您了解,旅游业目前复工情况如何?停业期间景区能做些什么?
答:旅游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阶段是不可能复工的,它肯定是最后复工的一个行业。
第一,这个阶段,即便游客想旅游,但也不会去旅游。第二,复工后法律风险非常大。市区的酒店其实可以逐步恢复经营,但景区没法避免游客聚集。旅行过程中,有可能的接触点太多了,因为要停车、用餐、住宿、游玩,流程很多,一批接一批,不知道哪个点会产生交叉感染。第三,景区盈利能力总体不大,跟工业企业没法比。如果发生感染,一个旅游企业挣的钱不够赔,没有必要冒风险。
但是,停业期间,旅游景区不能坐以待毙。景区的宣传不能停,还要在市场上保持一定热度。
首先,展现景区防疫的专业措施和严谨态度。要通过景区的官方渠道积极宣传,在疫情来临之时,景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采取专业措施,如何处理客户预订,如何协助游客返程等等。其次,宣传景区对员工的关怀。比如景区为留守员工提供了哪些餐食,提供哪些御寒保暖的物资。企业还可以组织为武汉等疫情重灾区捐款捐物,或者号召员工在当地社区做志愿者。还有,宣传景区的生态之美。很多景区关闭以后,景色依然美丽,野生动物可能会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半径。拍摄一些动物在景区栖息的画面,体现大自然和谐壮美的场景,营造景区自然生态的氛围,通过自然之美,吸引游客的关注。当然,抗击疫情过程中,企业怎么宣传自己,又不能让人反感,这个度要把握好。
由于支出比重小,期待疫情过后能报复性反弹
问:疫情过后,旅游业会不会迎来报复性反弹?
答:这是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2003年的非典,使当年旅游增长率比2002年下降了13%,而2004年全国旅游增长速度高达24%。有学者认为,这次不能和那次相比,反弹可能不会特别明显。因为2019年家庭负债率达到55%,远超2003年的5%,刚性负债如房贷、车贷占较大比重。疫情过后,家庭收入减少,刚性负债会压缩弹性的旅游消费。再说,如今生活成本高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又少了。
这种谨慎固然有道理,但我更乐观地作出反弹的判断。这是因为,旅游支出在社会消费结构中占有的比重本来就不高。比如,以前每月挣1000块钱,只能拿出10块钱做旅游休闲。现在每月挣1万块钱,虽然有5000块钱刚性支出,但还有5000块钱用来改善生活,提高个人生活品质。所以,虽然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旅游本身在个人、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小,疫情过后,大家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报复性反弹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反弹的程度有多大,还不敢做比较精准的预判。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