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医大侠”飞降雷神山,排兵布阵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海方案”
我知道你们有点害怕,但大家防护都做得很到位了,我会陪着你们的。”从“小汤山”走到“雷神山”的卢根娣鼓励着身边的年轻人。
从更衣室穿上防护服,到进入病区,他们需要推开六扇门。每打开一扇,就离病毒更近一点。
为大家鼓足气,卢根娣最后一个走进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的病房,污染区大门缓缓关上的那一刻,是2020年2月19日17时12分。透过一旁沾着泥点的窗户,一辆辆负压救护车载着病人驶入医院,有行动自如的,也有躺在担架上无法离开呼吸机的。
“你们上海医疗队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一名患者告诉队员。就在昨晚,又一批500余名上海医护人员抵达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
“我们是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里最早出发的,也是最先收治病人的。”领队刘华说。
“全副武装”的中医医疗队队员准备进入病区
1
初见
武汉雷神山医院坐落于江夏区强军路上,与医院一路之隔,是全球首个军运村,历时两年多施工建设。医院另一侧,是风景如画的黄家湖,当晚霞抚过波光粼粼的湖面,令人陶醉。
“才下火神山,汗水尚未干,总包好男儿,再战雷神山。”建设现场,类似的标语随处可见。“多长时间没回家了?”坐在地上的工人扒了两口盒饭,歪着脑袋想了想,“20多天咯!”
“病人来自各医院发热门诊和住院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轻症也有重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务处负责人告诉海岸君,“疫情不等人啊!雷神山医院在数天之内从无到有,边建设、边治病、边培训。每早一分钟收治病人,就可能减少一群人的感染风险。”从2月8日至昨天,雷神山医院已收治了近1100名新冠肺炎患者,从今天起将开放所有床位,全力收治病人。
△上海医疗队员开始收治病人,远处工人们还在加紧建设
△昨天下午,医生们开始了繁忙的救治工作
“雷神山医院正在书写着中国奇迹,条件艰苦,设施不够完备,制度不够周全,团队来不及磨合……太多意想不到的苦难,等待我们去克服。”在“致雷神山全体战友的一封信”中,中南医院院长,同时也是雷神山医院院长的王行环这样写道。
条件艰苦、设施不够完备,大家深有体会。医疗队是15日晚上抵达武汉的,随队带来了12吨物资,包括16台呼吸机。收拾完行李已是次日凌晨3时,顾不上舟车劳顿,下午就去熟悉“战场”了。饶是有了心理准备,可眼前的场景还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出入靠钻铁栅栏,路上不少建筑垃圾,病房空空如也,医院的走道上放着面盆——前一天,一场雨夹雪不期而至,雷神山施工未完成的地方出现了漏水的现象……
2
再逢
“漏水咋办呢?”看着医护人员围着负责院感的专家听讲,周围的工人围了上来,掏出手机开始录小视频,这是他们在繁忙工程里为数不多的娱乐了。“你们是哪里的?一名工人打量着我们,反问道。
“上海。”有人回答。“那你们辛苦咯,这么远地方跑过来。”工人想要拿下口罩透口气,可刚摘下一边系绳,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马上挂了回去。“武汉雨天多,我们要在顶上盖个棚。”他边说边比划,“大概还要一两天能完工。”
人手紧张时,需要医疗队员们充当“搬运工”
病房布置主要由医疗队员完成
伴随着病房外“叮叮当当”的榔头声,医疗队员们此刻也化身建设者。17日,原本应该在驻地做院感培训,可由于接到通知马上要接收病人,队伍再次赶往雷神山医院。胡慧是负责和医疗队对接的当地护士长,交流时明显感到声音嘶哑,和各地医疗队沟通,协助大家尽快适应,这是她很多天来的常态了。“我佩服你们的勇气和精神。”她认真地告诉大家,“但大家也要做好防护,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每一个细节。”配给上海医疗队的物资,在距离病房数百米外的一个大仓库里,货车只负责仓库到医院之间的这段路,从病房入口到病区,只能靠队员自己了。尚未完工的医院,说是迷宫一点也不为过,对着手机里拍下的示意图,大家彼此紧跟着。“赶紧来帮忙!”大到电冰箱、储物柜,小到消毒液、口罩,都由队员们一件件搬进来、组装、安置。
“当我们进入医院时,门口还是一条泥泞的土路,结束培训返回时,却已经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才花了2个小时!”感染三科七病区主任樊民在日记里这样记录。或许,他漏了下半句:当我们初进病房时,里面还是空空的;可等大家打道回府时,病区已经像模像样了……
3
相守
“来啦!”特殊时期的交流,大家心照不宣地隔开了一定距离,彼此有意提高了音量。同在抗疫一线的伉俪不少,可同队出征武汉的夫妻并不多见。在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的队伍里,岳阳医院的龚亚斌和市中医医院的折哲就是这样一对。
“以前老百姓对中医的理解是‘慢郎中’。”龚亚斌说着自己也笑了,“但中医急诊效果挺好,草药或是中成药的疗效不差。比如针对退热的中药还不会引起肠道不适。”一旁的折哲默契地接过话头,她告诉海岸君,目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对于那些重症患者,正是中医所擅长的。
出征前两天,折哲上了夜班,回到家,10岁的儿子缠着她辅导作业。这让下班回家的龚亚斌看了有些心疼,板起脸说了儿子两句。小家伙委屈地哭了,妻子眼睛也有点湿润,她明白,儿子想要更多父母的陪伴。原本,夫妻俩可以选择一人申请暂缓,或是留守上海的救治岗位,但他们拒绝了。“任何一个医护人员都有小家,都会有困难,总要有人来支援,我们两人能把问题解决掉。”两人把要出征武汉的消息告诉儿子时,已经习惯了爸爸妈妈加班的他反而懂事地不哭不闹,他告诉爸爸妈妈:“我会自己把作业做完的。”
龚亚斌笑了笑,把话题拉回到治疗上。他说新冠肺炎疾病发展非常快,他们将通过内服外治综合干预,阻止重病患者向危重发展。这次,两人将在不同病区参与救治。听到海岸君提出留下一张“战地合影”的提议时,坐在两张椅子上的他们明显往中间靠了靠。
4
偶遇
“过来聊!”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担任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在雷神山医院外,海岸君和正看地形的他相遇。指指花坛,他示意海岸君坐下。
“我是湖北人,从一开始就关注这场疫情了。”方邦江的语速很快,有时很难跟上他的节奏,这也是他留给不少人的印象——急性子,“家乡对我有养育之恩,支援湖北是我必须要做的,之前我就很多次‘请战’了。”
昨天,他代表家乡父老对五病区的“战友”们深深鞠了一躬,在病区铭牌下,他和大家举起右手:“战疫不胜,决不收兵!”
方邦江有三十多年中医临床经验了,如“中医治未病”一般,在出征前,他早早开始了准备。打开手机,他向海岸君展示了一份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资料。“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也是位医生,之前病情一度加重。”他说,“我给他开了一副中医药方,现在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肺部炎症也好得差不多了。”
你能从他的眼神里读出坚定和信心,他说目前已经有了分别针对轻症和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辨证论治。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土,他留下了一份期待:“我们会拿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上海方案’。”
5
道别
“等病人来了,你马上退出去!”七病区主任樊民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可该严肃时,军人出身的他毫不含糊。此前他告诉海岸君,病区内的核心成员已就医疗运行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很多共识,为下一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昨天去雷神山的班车,气氛有些压抑,大家知道“大考”要来了。两位“小汤山”的老战友樊民和卢根娣不厌其烦地带着医护确认院感流程和细节。“男更衣室卫生间要抓紧修。”“负压病房的门一定要锁上!”语音一次比一次高,语速一次比一次快……
医疗队员王振伟张贴宣教资料
病区主任樊民做最后的检查
下午四时,两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换上了防护服,樊民的衣服上被写上了“樊大侠”三个字。“大侠不敢当,可还是觉得蛮霸气的。”他笑着说,有人在背上写上“武汉加油”,有人在肩膀处画了张笑脸,队员们都用各自的方式为患者打气,也是为自己鼓劲。
大家心里埋着一个心愿:再争取一个“最早”——在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里,最早有病人治愈出院。
“有信心吗?”
一名队员抬起头,朝着病床的方向努了努嘴。抬眼望去,贴着一张醒目的标语:
“祝您早日康复,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