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北:支持重点企业扩产转产新建 为防疫提供更多“弹药”

原标题:湖北:支持重点企业扩产转产新建,为防疫提供更多“弹药”

湖北日报客户端2月19日消息,2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物资扩产、转产、新建“三个一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尽快实现以下目标:全省N95医用口罩产量30万只/天,医用外科口罩产量150万只/天,一次性医用口罩400万只/天,医用防护服产量8万套/天,医用隔离服(手术衣)4万套/天,测温仪3000台/天,心电监护仪6000台/月,负压救护车150台/月,为我省打赢防疫阻击战提供可靠有力的医用防护物资保障。

《方案》提出,围绕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急需,推动有资质有能力的重点企业技改扩能,开足马力扩产一批;挖掘我省纺织、机械等产业潜力,发挥我省出口加工规模优势,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配套代工等方式有效转化为可用产能,加大支持转产一批;推进生产医用防护物资工艺相近或具有配套条件的企业项目建设,创造条件新建一批,努力快速稳固和扩大急需医用物资产能。

重点任务:紧缺医用物资重点企业纳入省级统一征用调配名录

省防控指挥部对重点企业派出驻厂特派员

《方案》提出,省防控指挥部加强“三个一批”实施统筹,迅速确定原则上具有洁净车间、杀菌设施和检验能力的企业为省级统一征用调配的扩产、转产、新建重点企业,实行名单制动态化管理,切实完善统一分配使用调度机制,精准分配调度,由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实施临时价格干预。

各级党委、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主职上阵,坚持一手抓疫病防治,一手抓生产自救,两手都必须抓好,两手都必须硬,防止复工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各级防控指挥部及发改、经信、卫健、财政、市场监管、药监、金融、人社、医保等部门要全省一盘棋,密切配合,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涉及“三个一批”的项目建设备案、注册许可、定价检测等审批核准备案事项一律特事特办。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做好督促协调、要素保障、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市场监管等各项相关工作。

纳入省防控指挥部统一征用调配的医用物资重点企业所在地党委、政府必须无条件服从省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令,各纳入名录的重点企业出厂产品一律由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实施临时价格干预,不准哄抬价格。所有产品一律由省防控指挥部统一征用、调配和管理,未经省防控指挥部批准任何市县和单位一律不得截留、自销、外调,违者严肃追责。

省防控指挥部组织省直相关部门的干部形成专班,作为省防控指挥部驻厂特派员,派驻省定名录的重点医用物资生产企业,代表省防控指挥部全天候协调解决企业扩产、转产、新建及生产中存在的用工、原材料、设备采购、水电气供应、资金、资质、供销、交通等一切困难和问题。省防控指挥部根据需要,向重点企业委派武警值守,驻企特派员及委派武警严格按照省防控指挥部的指令验单发货,不受任何地方及企业等的指令干扰。

三大支持政策:对入列重点企业首批给予10亿元省级设备购置补贴

另加银行贷款贴息、政府收储兜底

根据全省疫情防控需要,省防控指挥部建立全省紧缺医用物资重点企业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对列入省防控指挥部统一征用调度的重点企业,其生产的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隔离服(手术衣)、测温仪、心电监护仪、负压救护车等产品,由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实施临时价格干预,一律由省防控指挥部指定的医药流通企业统一收购和配送,一律全部用于本省各地防控所需,一律按照“先预拨、后清算”“谁使用、谁付费”原则结算,一律将疫情防控结束后剩余的产品交由政府收储。随着疫情变化,省指挥部物资与市场保障组对统一征用调配物资的品种进行动态管理。列入名录的企业享受以下支持政策:

——设备购置补贴。首批共安排10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对纳入工信部支持新冠肺炎防护用品(具)技术改造设备购置补贴的重点企业,省级财政给予设备购置费中央补贴后的剩余配套补贴;对其他符合条件的省防控指挥部统一征用调配的重点生产企业,实施扩产、转产、新建的设备购置费由省级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银行贷款贴息。支持符合条件的省内企业列入全国重要医用防护物资重点企业名单,争取人民银行优惠贷款支持。省级财政统筹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对未能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支持疫情防控作用突出的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企业2020年新增贷款,由省财政按照市场报价利率的30%给予贴息。

——政府收储兜底。在疫情防控调度任务结束后,对省防控指挥部统一征用调配重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以及省定的医药物流企业已按指令采购的剩余产品,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省财政负责按分级负担原则落实资金。

本实施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至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取消时终止。

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阅读:
老年人如何“防疫” 尤其注意卫生基础病 猪肉概念股集体走高,或受疫情叠加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