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教委:线上教学时长不应超过线下课时
大中小学生开始居家学习,一套网课“监管方法”出炉。市教委在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各单位要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开展监管,延期开学期间的在线教育不得上新课,不得超纲、超标,不增加学生、教师和家长负担。
同时,市教委明确,要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长,一般应少于线下课时;鼓励个高校推动网课学分互认。在网上学习过程中,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选用第三方平台和服务的应明确个人信息使用规则,不得借机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
疫情期间德育课“每天一课”
居家学习,打破校园围墙,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教委明确,要发挥市级统筹作用,整合汇聚多方优质在线课程、数字图书、电子教材等数字资源,与教育部国家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对接,积极吸纳共享企业优质资源,依托北京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面向各区教育资源平台开放共享,支持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应用。
疫情期间,“德育课”将实现每日一课。本市遴选知名教师录制了一批网络德育课程。各区教委还指导幼儿园利用“互联网+”方式开展家园共育、亲子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针对“网络堵车”等问题,本市将加强市、区、校基础网络、数据机房、云服务的运行维护,主动会同网络服务商制定工作方案,做好网络运行分析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各类在线教育服务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条件。确保各级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安全运行,为及时传达工作部署和指挥疫情防控提供支撑。
鼓励高校推动网课学分互认
除了盘活教育部门本身的资源,各区、学校可结合实际,积极选用实力强、技术优的企业服务平台和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直播课堂、网络点播、在线辅导等。市教委说,要主动与企业建立开放共建、资源共享、成果互惠的协作机制,研发更多优质网络课程、微课、在线课程等产品,推动转变教学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各高校要发挥本校信息化建设优势,以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组织实施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积极推动网络课程学习学分互认,鼓励学生择优选用教育部推荐的公共慕课、专属在线课程和相关网络课程资源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组织教师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线上讨论、答疑辅导等,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市教委明确,要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长,一般应少于线下课时,延长课间休息时间,适当增加艺术欣赏、体育锻炼和家庭劳动等活动,保护学生视力。在线服务平台提供者要采取安全有效手段,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高科技采集师生健康情况
除了网上上课,各区、学校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师生健康状况,掌握学校人员流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趋势研判,为有针对性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安排教学活动提供决策参考。要通过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等渠道,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经验推广,及时发布师生关注的信息,解除教师、家长、学生的疑虑和困惑,尽可能减少不良舆情,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市教委表示,各单位要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能力,切实做好安全监测、日常值守、信息通报等工作,做到疫情期间网络安全不松懈。
另外,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选用第三方平台和服务的应明确个人信息使用规则,不得借机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确保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