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上广深,凭什么喊出“没有封城,也不会封城”

原标题:北上广深,凭什么喊出“没有封城,也不会封城”!

来源:国是直通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城市选择自我隔离,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门庭却依然打开。

但开门,也有开门的烦恼。本就人口密集、流动性高,再叠加春节期间的大规模迁徙,一线城市蕴含的巨大疫情扩散风险不容忽视。

它们凭什么喊出“没有封城,也不会封城”?

返程的难题

“您从哪里来的,家里几口人,健康状况如何?”

将日历拨回1月30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这天下午刚从家乡返京,回到位于海淀区的某小区。傍晚时分,戴着口罩的社区工作人员便登门拜访,询问登记相关信息。

记者是幸运的。虽然进城的大门打开着,但就在那几天,不少匆忙赶回北京的“北漂”因防疫升级,“一刀切”地被保安和居委会拦在家门之外。

北京顺义区铁匠营村村口,工作人员为进村人员进行登记,出示证件。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

北京顺义区铁匠营村村口,工作人员为进村人员进行登记,出示证件。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

来势汹汹的疫情,800万人返京带来的巨大防控压力,让北京这个超大城市面临严峻挑战,由此也生出不少慌乱。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冯奎指出,当前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在全力“防输入”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防扩散”。特别是节后返程客流到来,对原有防控体系与防控能力构成巨大挑战。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打一场更加周密、精细的城市管理战。

北京市政府随后重申,所有返京人员要配合社区和公共部门做好体温检测和居家留观,但北京市内任何社区、村、物业也无权自行阻止体温检测合格返京人员进入。许多人这才摆脱了“有家不能回”的窘境。

制图:侯雨彤

制图:侯雨彤

而随着复工潮开启,另一打开门庭的超级城市上海疫情防控压力也有所升级。据统计,2月7日至10日,上海出现返程小高峰,其中民航日均到达客流约5.43万人次;铁路日均到达客流约10.4万人次。

严防死守疫情,上海用上了无缝衔接的“三道防护圈”,采取道口防输入、社区防扩散、集中力量抓筛查与救治的防控策略。

举个例子,上海官方透露了这么一件事。近日上海浦东机场在入关测温时发现2名同行旅客中,一名温度达38.7度,一名有咳嗽症状。海关根据联防联控机制,通知浦东新区定点医疗机构,并派出120急救车第一时间将2名旅客送至发热门诊就诊;与此同时,浦东新区卫健委接通知后安排车辆,将该航班相关乘客和乘务人员共计29人送至该区指定的集中隔离点观察。

最终,这2名旅客经市疾控中心检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当日即送往集中收治医院治疗;29人则作为密切接触者接受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迎接返程的难题也落在中国最大移民城市深圳的头上。为了迎接1200多万人陆续进城,深圳设置了52个市际道路联合检疫点。1月25日开始,由交警、卫生防疫部门和基层街道“三位一体”组成的近600人执勤力量,24小时轮班值守,累计检疫车辆逾14万辆、人员超34万人次。

复工的学问

北上广深都是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重镇。打开门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最大程度维持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为此,企业复工复产是必须的,但怎么做到有序是门学问。

在深圳,被称为“宇宙最强街道”的南山区粤海街道已收数千份复工申请。这里孕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云集了上百家上市公司。

可疫情之下,复工复产却不是回到公司,打开机器就完事儿。深圳规定,企业复工要严格落实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等原则,并实行复产复工报备制度。

位于粤海街道的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共有500余家企业入驻,员工超过5000人。因为研发企业多,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安排员工居家办公,截至2月12日,到园区上班的仅600多人。在人员密集的用餐时段,30多台挺着“将军肚”的送餐机器人将盒饭送到园区各企业楼道中,降低了感染风险。

制图:侯雨彤

制图:侯雨彤

复工率高、到岗率低,这也是北京CBD的普遍特点。据北京CBD管委会走访和抽样调查,目前CBD总部企业绝大部分已复工,国际金融、高端商务服务、文化传媒等重点行业的业务恢复达到九成以上。但为了降低人员聚集和流动,很多企业仍然采用居家办公、远程会议、线上办公等方式。

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就开启了预约到岗模式:如确需到办公室,员工要在前一天向公司预约并说明理由。“通过预约方式,可以调节各部门和区域人员在岗密度,其中外地回京员工需居家观察14天以后才能预约到岗。”普华永道相关负责人说,预约到岗模式并未影响业务开展,不久后其就将推出《2020年中国经济及行业展望》等重磅行业分析报告。

上海的企业,则收到了一份复工复产指南。在目前疫情形势下,上海企业复工主要坚持“四个优先”,即对涉及疫情防控、事关国计民生、保障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必需的企业优先保障复工。例如上海家化的上海青浦跨越工厂和海南工厂就已顺利复工,它们将优先加急生产六神抑菌洗手液等防疫物资。

对于企业复工面对的供应链和人工短缺难题,有关部门前期已通过向外地企业发放公函、募集志愿者等办法,协调了一批外地原材料企业复工,以解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之需。

据官方此前公布的抽样调查,上海制造业企业中,80%以上企业有意愿复工,这部分企业复工率约7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企业根据抽样调查,目前也有80%以上已经开始复工,总体以居家办公为主,居家办公员工数量约70%。

战备的积累

“广州2003年应对过非典疫情,在防疫方面的经验会比较丰富,这也是我选择暂留广州的原因。”一位在广州定点酒店接受医学隔离观察的湖北籍游客对当地媒体如是说。

17年后疫情再次来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让传染病防控从遭遇战演变成阻击战。尽管仍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但这些年来的战备积累,让北上广深能够坚定“不关门”的信心。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当年抗击非典的主战场,时任该院院长,如今是广州市卫健委主任的唐小平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17年间的变化。

他举例说,当年在疫情发生早期,很多病人只能在一栋楼里收治。现在定点收治医院设了独立病房,有些还有负压病房。17年前也没有中心吸氧,对于重症病例只能靠医护人员把一瓶瓶氧气搬过去进行救治,现在抢救设备已更加先进。此外,非典后医护人员应对传染病意识越来越强,救治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高。

北京是另一座被非典重创过的一线城市。作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的前辈,2003年春天,仅用7个昼夜便建成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当时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同时工作人员无一人感染,成为当时北京市民们的集体记忆。

北京小汤山医院改造工程。中新社发李新洲摄

北京小汤山医院改造工程。中新社发李新洲摄

17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小汤山医院于农历腊月二十九(1月23日)启动修缮改造,近5000名建设者进驻现场。据了解,工程预计于2月中旬完工,并视疫情变化启用作为补充。

根据此间媒体报道,目前病房区装修基本完成进入开荒保洁阶段,后勤保障区也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而除了小汤山医院,北京市还启动了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等的改造工程,统筹兼顾战略储备和防控应急需要。

与广州和北京不同,上海面对非典时曾创下值得骄傲的防控“战绩”——1700万人常住人口仅8人感染。非典后,上海在国内最早实行“市-中心-社区”医院三级防护网络,进一步为突发传染病防控打下基础。

黄浦区卫健委主任杨国威就告诉媒体,该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家医护人员大约五六十人,目前大都采用一二三级编组,24小时三班倒无休,人员全部投入疫情防控。他们既要在一线排摸上门排摸居家隔离人员,还要提供门诊、住院等常规健康服务,减轻二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已成为防疫的“网底”。

面对传染性更强的新冠肺炎疫情,截至2月18日12时,上海市发现确诊病例333例,但近期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逐步下降。18日0时至12时,上海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不过专家仍提醒,现在说拐点到来还为时过早。目前最关键的是,把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落实做细,争取无遗漏、全覆盖。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

这三个“千万”,不仅适用于上海,也适用于同样面临巨大疫情防控压力依然打开门庭的其他一线城市,乃至全国各个地方。

相关阅读:
关于按需使用口罩促进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通知辽新疫防指办明电〔2020〕20号 副总理孙春兰、湖北书记应勇分别委托他人慰问刘智明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