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锐评:某些人渴望的所谓“脱钩”正在成为笑话

原标题:国际锐评丨某些人渴望的所谓“脱钩”正在成为笑话

2月16日这一天,中国同时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世界卫生组织派出的联合专家组抵达北京。他们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会晤,为加强疫情防控共同努力。

二是一辆满载41组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河南郑州发车开往中亚。中欧班列(郑州)正式恢复常态化开行。

一进一出,表明中国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与国际社会加强疫情防控合作,同时努力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的福利,也是为了维护更广泛的全球利益。这也表明,某些人渴望的所谓“脱钩”正在成为笑话。

最新数据显示,2月16日,中国内地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15例,连续第13日下降。目前,中国境外确诊病例数不足总病例人数的1%。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从源头上遏制疫情蔓延,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赢得了时间。他进而指出,考虑到当前99%的确诊病例都在中国,目前的疫情很大程度上仍是中国一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是基于当前疫情防控事实与成效作出的客观评价,不仅有助于缓解过度的焦虑和恐慌,也让那些采取过度反应措施的国家更显短视与莽撞。

人们看到,在疫情初始阶段,美国带头从武汉撤出其领馆人员,并不顾世卫组织建议,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全面限制措施。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也不断抛出不实之词,对中国全力防疫行动说三道四,甚至再次鼓吹与中国“脱钩”。

全球化时代,没有比“脱钩”论更不切实际、更可笑的论调了。

在经历埃博拉疫情、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等一次次严重疫情冲击后,难道这些“脱钩”论者还不明白:公共卫生风险本就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在疫情面前,过分强调本国利益、人为制造“孤岛效应”,以致夹带政治私货,根本无法独善其身,反会让形势更加严重。这与气候变化的代价最终将由所有地球人共同承担是一个道理。

从产业链来看,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早已形成,想在短期内转移产业链,不仅成本极高也不现实。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发生后,中国海鲜需求量大幅下降,新西兰渔民只得把上百吨龙虾的部分放归大海;中国工厂假期延长,世界汽车制造企业不得不面临零部件短缺的难题……

事实上,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2009年就曾针对“脱钩”论发出警告。他强调,如果我们在经济上脱钩,又怎么可能联合应对共同的敌人,例如核扩散、气候变化、全球流行病或任何其他对全球稳定的威胁。回过头来看,不得不说,他的预言具有高度前瞻性。

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人们进一步看清:这是一个命运与共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正因此,更多的国家选择与中国一道共克时艰。

目前,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向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数十个国家政府和人民纷纷给中国提供支援。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美方一些政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但并没有妨碍美国各界对中国释放善意。

比如,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说,“由于与中国有着如此深厚的经济联系,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有动力捐款支持救灾工作。”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日前宣布,将投入1亿美元抗击新冠肺炎;波音公司捐赠25万套医用级呼吸面罩……这些支持与支援正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国际合力。

“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钟声一同醒来了,樱花在温暖的春风中飞扬,武汉,我们在等你……”

这是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与中国同行合作,特意创作的公益歌曲《黎明的编钟声》,对中国人民表示鼓励和支持。

“黎明,正在到来;曙光,就在前方。”

这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刚刚闭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向世界传递的中国信心和力量。

疫情不分国界。“脱钩”论违背全球共识。

团结合作,摒弃偏见仇恨,人类胜利的那一天将会早日到来。(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阅读:
试点告知承诺制 海淀首家办照企业体验“秒批” 郎酒泸州浓酱兼香基地正式复工,一线复工人数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