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旭红:建议当下适当减免服务业社保缴费额及行政性收费

原标题:李旭红:建议当下适当减免服务业社保缴费额及行政性收费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财政减收压力仍在。因此可以考虑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展,动态观测财政收支的平衡问题,在必要时适度调整财政赤字率。

近期,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在全国打响。在这其中,财政的作用十分关键。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90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52.9亿元。

短时间的财政集中支出会不会影响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疫情而增加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在短期内给地方财政带来一定压力,但不会对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产生过大影响。

李旭红还表示,当前,除了防控疫情之外,国家还需要关注企业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及时予以减免及扶持帮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维持稳定的税源。

疫情支出不会对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产生过大影响

新京报:截至2月14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90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52.9亿元,这是否会给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压力?

李旭红:疫情发生后,各级财政切实保障防疫工作财政支出,加强防疫物资供应、医护人员补助、防疫研究等项目的财政保障,因疫情而增加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地方财政带来一定压力,但由于处于年初,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的空间较为充裕,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回归正常之后,不会对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产生过大影响,仍可以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面对财政压力,首先,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为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中央财政及时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由各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资金,实施综合保障,中央财政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其次,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密切关注各级预算执行情况,指导督促各地开源节流保证疫情防控补助资金,确保疫情防控经费需要;第三,地方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

新京报:这次疫情将对我国的税收收入产生多大冲击?

李旭红:本次疫情在春节期间暴发,对消费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将对第二和第三产业产生较大冲击,其中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尤为显著,因此,可能对我国税收收入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国家及各级部门正在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相信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经济会有所回暖,税收来源也会回归正常。

当前,除了防控疫情之外,还需要关注企业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予以减免及扶持帮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维持稳定的税源。同时,各级税务、财政机关需要认真研判税收收入形势,深入分析疫情的减收影响,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保障财政收入来源,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增加,必要时可适度调整财政赤字率

新京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的赤字率拟按2.8%安排,站在当前时点,你认为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是否会扩大?

李旭红:随着疫情蔓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应对,财政应急保障措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应带来了财政增支压力。一方面,疫情暴发以来,财政在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采购、重点企业融资支持、进口物资税收减免、患者医疗费用兜底等方面积极部署,直接增加了大量财政支出;另一方面,疫情使得消费需求减少、生产和投资增长放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就业、民生、社会等领域的财政逆周期调节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也带来一定的财政支出需求。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财政减收压力仍在。因此可以考虑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展,动态观测财政收支的平衡问题,在必要时适度调整财政赤字率,做到既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也为此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必要政策空间,更好地发挥财政稳定经济、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

及时出台财税政策是保障企业经营和稳定就业的有力举措

新京报:当前,不少企业希望能再减点税,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呼声?

李旭红:2019年我国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有相当一部分政策是针对服务业及中小企业的,这些政策2020年依然有效,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利用。但由于此次疫情对有关行业的影响可能超过经济周期的波动,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才可渡过难关,及时出台财税、金融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及服务业是应对疫情,保障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及稳定就业的有力举措。

对于减税的空间和方向,建议适当出台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如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的临时性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中小企业及服务业一定的社保缴费金额和其他相关的行政性收费,以降低其经营成本。

减税等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助于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积极作用。但需要结合就业、民生、社会等领域的财政逆周期调节,实现政策的协调效应,同时密切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积极防范财政风险,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

国常会2月5日决定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例如自1月1日起,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这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务、邮政快递收入免征增值税等,这些减税措施均会对企业有帮助。

总体而言,减税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应该将依然有效的减税政策继续有效运用,同时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中小企业再增大扶持力度,稳定经济的发展。

新京报:近期有专家建议可适当调降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呵护市场,你对这个观点有何看法?

李旭红: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印花税对于交易成本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显然还存在其他的多种影响因素。有效控制疫情,对稳定市场信心更为重要,相信最终资本市场将回归至其合理的价值体现。

新京报记者潘亦纯

编辑赵泽校对李铭

相关阅读:
扩散!山东这4市急寻密切接触者 详细活动轨迹公布 日本国内疫情扩大 耿爽:中方感同身受,愿意支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