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农村部:国内大面积暴发沙漠蝗灾风险很低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国内大面积暴发沙漠蝗灾风险很低

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近段时间以来,沙漠蝗在东非及西亚罕见暴发,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消息,东非地区沙漠蝗数量已达到3600亿只,多国宣布进入应对紧急状态。此次蝗灾呈现出波及范围广、发生程度重、后期影响严峻等特点。但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蝗群一天吃掉3.5万人口粮

据了解,2019年1月,沙漠蝗群从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2月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到达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达中北部,对上述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并积累了较高的虫源。受雨量充沛和季风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当前东非、西亚及南亚国家正遭遇历史罕见的蝗虫灾害,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应对蝗虫灾害。

沙漠蝗灾目前呈现特点有三个。一为波及范围广,已有10多个国家遭受沙漠蝗危害。据报道,肯尼亚已经有约105万亩土地受到影响。印度555万亩农田受害,损失超百亿卢比。

二是沙漠蝗发生程度重。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布警告,东非地区情况极度危急,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3600亿只。而据印度媒体消息,近日已有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印度拉贾斯坦邦。据报道,蝗虫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性蝗虫大约能够产下300个卵,且破坏力惊人,1平方公里的成年蝗群能在一天内吞噬掉足够3.5万人食用的食物。

此外,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今年2月至3月中旬,红海两岸和非洲之角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因此后期形势严峻。

我国“抗蝗”史已有千年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据早期著名昆虫学家陈家祥统计,在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的两千多年里,全国有确切记载的蝗灾为796次。另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蝗灾发生的地域也非常广泛,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以及江苏都曾是重灾区,有时甚至可飞至海南、新疆、辽宁等地,可以说蝗虫吃遍了我国整个农业区和部分牧业区。

进入21世纪后,蝗灾在我国仍时有发生。例如2000年6月,罕见蝗灾袭击河南省黄河滩区及内涝蝗区,面积之大、虫口密度之高,河南省25年来所未见。同年新疆北部也暴发了特大蝗灾,这是当时新疆连续暴发蝗灾的第三年,据当时相关部门前期统计,受灾面积达4000万亩。

直到如今,黄河三角洲仍是蝗灾重灾区。且蝗灾往往伴随旱灾发生,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每年五六月份,会为蝗虫产卵创造较好的条件。在过去40多年,虽然蝗灾在我国局部地区时有发生,但是没有形成迁飞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2月10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通报会,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筹措资金,帮助非洲之角国家抵御蝗虫入侵,避免发生严重蝗灾和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如不迅速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东非、红海地区和西亚国家可能面临大规模蝗灾。

生态和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且近些年我国通过对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消除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种群数量,并利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高密度的蝗虫发生区,可以说蝗灾治理非常成功。

近日,据央视记者从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了解到的消息,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编辑张树婧校对刘军

相关阅读:
强降雪压塌大棚 山东平里院村初步统计损失百万元 部署战“疫” 习近平强调“法”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