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如何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认为,可以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物价、产业与企业这3个维度来观察和分析。他建议,应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强有力举措促“六稳”,保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记者: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王军:在新冠肺炎疫情何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仍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出精准预测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带来的事件性冲击,对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负面冲击最大。具体来看,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较为滞后。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疫情是一次典型的始料未及、超出预期的事件。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阶段性事件,无论其负面影响和冲击程度有多大、时间有多长,终将逐渐消退。鉴于中国当前是超大经济体,疫情只会扰动短期经济运行轨迹,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转型升级必将成功的大趋势和大方向,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我们要对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保持充分信心。
记者: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发力,以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王军:首先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从结构上看,应以中央财政扩张为主,地方财政扩张为辅。中央财政扩张的方向宜重点投入到公共医疗卫生、受损行业补贴、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等领域。对相关服务业的小微民营企业,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适当加大减税降费和定向补贴力度。
同时,财政扩张的方向宜从基建投资为主向鼓励民间投资为主转变,通过退税和补贴等方式,进一步改善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及消费预期,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除了向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提供定向信贷支持外,当下应立即出台普惠性的降息、降准措施。未来根据疫情和经济运行的变化,可考虑出台更多降准与降息措施。同时,应更多采取市场化措施,针对部分历史经营业绩良好、但短期受疫情影响,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保持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引导市场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同时,财政部门可加以配合,为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财政贴息。
其次,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将稳就业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投入更多财政资源,除织密社会保障保护网外,加大力度开展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需求、适应网络消费、在线服务等新型行业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受疫情冲击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提供充分社会保障,甚至提供临时性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尽最大努力安排其尽快就地寻找再就业机会。
再次,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宅经济”,促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可以预见,借助创新技术手段,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冷链及无人机配送、无人零售、健康养生、体育健身、移动电商、虚拟社交、视频直播、在线游戏等新兴行业将迎来更加快速发展,政策层面应着重支持这类创新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