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社评:这次战疫考的是担当,考的是结果

原标题:社评:这次战疫考的是担当,考的是结果

大量中国人这两天陆续走上返回工作地的旅程,各大中心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又繁忙了起来。这会不会导致湖北以外确诊病例逐日减少的形势重新反弹?这是没有人敢打包票的悬念。

然而疫情的第二次大爆发决不允许出现,它如果在哪个地方发生,那里的主政官员们绝对无法向当地人民群众交代,也无法向中央交代。所以说,复工潮是挡不住的,保持防控形势的平稳又是必须做到的。做到这种平衡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各地唯有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不辱使命。

这是一份真正的责任担当。各地情况都不一样,有的疫情更严重些,有的疫情相对缓和。有的返回人口多,意味着控制疫情反弹的压力更大;有的地方回来的人口少,延续目前的防控体系就相对容易。此外,多少还有些运气的成分在,回来的人口中有多少已被感染者,各大城市没得挑。

然而各地的能动性仍有很大施展空间,确保防控形势平稳对任何地方都是接下来所有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化返回人口被感染情况的不确定性,为迅速实现对他们健康状况跟踪的确定性。这就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必须进一步强化充实已有防控体系,坚决实现对返回人口和新流入人口排查监测的全覆盖,同时要让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工作地点进一步成为防控疫情的坚强堡垒。

人员返回工作地的最大风险是两条,一是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密集接触,二是各地的防控体系控制不住这次移动的大量人口。人员密切接触问题可以通过车站飞机场排查发热人员以及人们旅途中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措施来排除掉大部分风险,而保持防控体系的可靠性才是最根本的。

从长远看,疫情在某个地方露露头将很难避免,及时发现疫情和阻断疫情进一步传播的能力是保持大局稳定的支柱性因素。只要疫情基本稳定,恢复生产就有了前提性条件,整个社会的情绪也会逐渐稳定下来,疫情所造成的恐慌将逐渐消散。那时各地社会就进入了应对新冠肺炎的理性局面,疫情即使不很快消失,它对经济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也将大大缩小。

客观说,现在的局面已经与春运的前半程有了很大不同,那时疫情在暗处,该怎么对付它,社会处在犹豫中,老百姓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实际防护水平都很低,因此当时是人传人的真正爆发期。如今全社会高度警惕,所有防控手段都用上了,每个人只要一离开家,很可能到哪里先想到的都是这里是否安全,见到谁也都有了“别挨太近”的警觉。

过去一个人无论是否被感染了,走到哪里都畅通无阻。现在他要从家乡回到工作地的单位,一路要被测多少次体温,经过多少次排查?回到工作地马上就有社区及单位负责防控的人来关注他的健康情况,他很可能还会被要求先在家自我隔离两周。

我们要把这一切推行下去,同时要对这一切能够发挥作用有信心,所有城市都避免变成第二个武汉或者第二个黄冈完全是有基础的,也是必须的,恢复经济活动的动力则在民间不断酝酿、释放。反正老百姓最后既要健康,也要钞票,各地政府如果两者缺其一,他们就要准备到头来“很难受”。

都说当官难,真正就难在老百姓好像有时只要安全而不顾其余,有时只要钞票而宁肯承担各种风险。其实老百姓是想鱼和熊掌兼得。

相关阅读:
北京警方侦破涉疫情案件75起 打击查处102人 口罩手套供应紧张,这两个制造国伸出了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