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吃下“定心丸”,项目得到“强助力”

原标题:企业吃下“定心丸”,项目得到“强助力”

继青岛在全市层面出台助力中小企业渡难关的18条政策后,连日来,为支持疫情影响下的企业,青岛各区市、功能区纷纷发布政策和措施战疫情促发展,与辖区内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其政策措施全方位响应诉求,让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项目推进得到“强助力”。

崂山区:10条政策与企业共克时艰

崂山区2月8日上午发布《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十条政策措施》,涵盖租金减免支持、贷款展期支持、信贷应急周转支持、劳动用工支持、生产活动支持、减税降费支持、行政执法支持、细化服务支持和区级财政支持等10个方面。其中,半数以上是为了直接或间接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以涉及贷款的两项政策为例,崂山区将为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展期支持,搭建银政企服务平台,引导区内银行机构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受疫情影响、授信到期还款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引导区内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偿还困难的贷款办理展期或延期偿还,对相应贷款不计入企业征信记录。

新政从多个维度响应企业的诉求,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复工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将推出“网络招聘、远程面试”用工服务模式,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求职信息,引导供需双方通过青岛就业网、“青岛微就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现双向对接、自动匹配。

在生产活动方面,鼓励支持崂山区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微电子等企业为区内企业实现“云办公”及其他远程办公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对辖区内运输煤炭、油气、化工、医疗物资、机械设备、农资和生活必需品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的承运单位实行“不见面办理”通行证,并安排专人将通行证送至企业。

在审批服务方面,开放网上办事渠道,确保企业开办、运营等各项业务100%网上可办;多途径公开业务咨询电话,宣传网上办事指南,提供延时电话咨询、免费双向邮递等服务;增派网上审核、电话咨询导服以及帮代办人员,服务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对保障防控疫情的重大项目涉及的审批环节,实行特事特办,优先保障项目建设进度。

西海岸新区:10条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为支持中小企业全力应对疫情影响,西海岸新区从加大稳岗力度、帮助企业纾困、创新服务模式、发展新经济业态等四个方面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十条措施。

其中,新区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细化企业复工复产保障方案,明确企业复工复产审核流程,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集中医学观察点、返工包车接送、生产资料运输等问题,协助保障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供应。“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职工返岗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返岗,统筹做好职工防护工作,全力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多渠道提供金融扶持、减免中小企业税费、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

新区还将培育新型消费模式。鼓励文旅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销售平台等进行文旅商品销售,组织文化艺术培训机构通过销售网课的方式拓展经营。引进培育动漫设计、影视制作、游戏开发类企业以及线上旅游、住宿、餐饮平台类领军企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5G高新视频产业。推进青岛东方影都影视工业化与5G高新视频融合发展,支持基于5G的4K/8K、VR/AR/MR、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高新视频制作,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补助。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建立产业生态圈,打造世界级5G高新视频产业集群高地。

青岛蓝谷:11项举措推动发展

2月6日,青岛蓝谷就积极应对疫情推动蓝谷经济持续发展下发通知,涉及11项具体举措。

在建立复产复工保障机制方面,提出对疫情解除前申请复产复工的企业实施备案制度,在疫情防控达标前提下,“一企一策”协助企业做好复工方案。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在用工保障、资金支持、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延长蓝谷政策兑现时限至疫情解除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上容缺受理方式,开展新政策出台后原政策的兑现工作,帮助各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缓解疫情期间资金压力。

在完善项目促进落地机制方面,蓝谷提出完善项目资源储备,围绕“3+3”主导产业方向,充实项目库、人才库、产品库,细化产业规划布局图、招商图、重点产业企业目录,建立本地企业招商需求库、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载体资源库、主导产业链企业名录库,丰富项目储备。全面开展网络招商,探索网络招商会模式,制定网络招商方案,利用门户网站、移动端发布项目信息,组织网络洽谈会、远程协商会、网上签约等活动,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规划科教产融园区,制定科教产融一体园区规划方案,规划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海洋技术装备为主导的科教产融一体园区,集聚一批相关产业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每个项目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熟知项目洽谈签约、腾地拆迁、开工建设全链条流程,落实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要求,逐一对接项目促进计划,合理安排落地工期,确保能落地开工的尽快开工。开展僵尸项目处置,对拿地后迟迟不开工或烂尾工程项目,通过网络约谈、发律师函等方式,督促项目加快推进。

青岛国际院士港:160人保证项目24小时不停工

捆扎钢筋、浇灌水泥,一顶顶安全帽时隐时现,水泥车、塔吊齐上阵……2月8日,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南延项目建设现场,160多名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正马不停蹄地在施工一线忙碌,实现持续作业,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白天打桩、成孔,夜间清运、钢筋绑扎、灌注桩浇筑,保证24小时不停工。”青岛国际院士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效华、总经理王续达和项目经理李建敏等管理人员正在施工现场进行各方面资源调度。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基坑支护和土石方整理等工作。

2020年是院士港载体建设的关键之年,院士港研究院南延项目致力于打造高端装备国家实验室、研究院。春节期间,这个项目没有停工。

“还会有更多工人加入到项目中,我们提前采购了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疫情防控物资,设立临时过渡区,并与其他区域实行物理隔离,保障项目后续建设进度。同时,有效防控疫情,项目派出专车到工人集中地挑选人员,并积极联系临时隔离站,坚决做好项目疫情防护工作,为后期项目加快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李建敏说。

相关阅读:
应对疫情促外贸平稳发展 青岛海关发布17条意见 科技攻关,一线抗“疫”的“青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