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战疫观 “造谣”都是恶的吗?漫天飞舞的小道消息,你该怎么看

原标题:​战疫观|“造谣”都是恶的吗?漫天飞舞的小道消息,你该怎么看

摘要:有时候,不妨给信息发布者多点宽容,多感受下其背后的用意。

​战疫观  “造谣”都是恶的吗?漫天飞舞的小道消息,你该怎么看

近日,昆山一男子编造“70武汉人入境江苏太仓测体温时逃跑”的谣言,当地警方通报时特别指出,其意图为“提醒家人疫情期间不要外出”。上海浦东网警辟谣“居民喷洒酒精消毒引燃房屋”时,也加了一句提醒:“夸大事情的严重性不值得提倡。”

前者的信息发布者以恐吓的形式提醒亲友不要外出,后者的信息发布者以夸大事实的形式,提醒人们注意消毒剂的易燃性。警方也注意到了,“造谣者”内在动机未必出于恶意。认识“谣言”,这是一个新的视角。

疫情当前,或为了提醒,或为了咨询求证,出于善意却发布了不实信息的网友并不在少数。连带着,不少人对谣言的忍受“阈值”也变了——信息发布者会想,提个醒总没错;无法辨析真伪的信息接受者会想,宁可信其有。

笔者也在微信群内收到过多条类似“某单位干部确诊新冠肺炎,工作人员全部隔离”的小道消息,大多走在大众传媒之前。其中有些被证实,原来是消息发布者提前接到线报,预警、提醒大伙儿注意防护,甚至要求基层干部作好补位的准备;也有些被证伪,让人虚惊一场。对此,应该怎么看?

非常时期,权威部门和大众媒体绝不能缺少严谨的发布流程。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却往往传得很快,以至于“谣言走遍世界,真相还在穿鞋”。重大事件关注度高,伴生大量未经核实的消息,从传播规律看是再正常不过的。此时,辟谣至关重要,同时也要讲求方法。

辟谣一方面要快,权威信息来得越快,小道消息的传播空间也就越小;一方面,也要对小道消息多加甄别,不必一上来就一棍子打死。有时候,不妨给信息发布者多点宽容,多感受下其背后的用意。

突发事件中,的确有不少信息发布者,虽不权威、内容也不准确,动机却是出于善意的。对此,应当“证而不责”,即看到权威信息后,第一时间去证实或证伪,但不要指责对方的用心,更别扣上“动摇军心”之类的帽子。尤其是一些预警性信息,纠错管纠错,正面的预警意义也不能忽视,对决策者来说还可以视作重要的线索。

未经核实的信息,乃至于假新闻、谣言等会大量传播,源于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疫情当前,恐惧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对抗恐惧、消除恐惧。这需要权威信息及时到位、不缺位,也需要在处理各类信息时,保持一种相对的淡定。而作为信息接收者来说,自我要求倒可以高一些,去努力做一些查证,学会区分事实与情感。

当然,这种淡定和宽容,绝不等于对恶意造谣、刻意煽动情绪甚至故意“带节奏”行为的纵容。小道消息有很多种,哪些是“善意的误解”,哪些是恶意为之,很多时候不难分辨。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相关阅读:
复兴医院聚集性感染后周边社区还安全吗?西城区区长回应 市司法局: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传染病防控有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