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中的文艺界,请多一些真诚少一点应付
当前,面对严峻的全国性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文艺战“疫”也已经悄然打响,各门类文艺家都在以自己最为擅长的方式来摇旗呐喊、支援助威,来表达对疫情的关注,对祖国的加油,对医护人员的致敬和礼赞等。这一点值得肯定。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光喊加油、光有歌颂肯定是不行的,作品不仅容易流于单薄和肤浅,也缺乏足够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还应该有自觉的、必要的追问、唤醒和反思。作为文艺家,在面对灾难,以及其他社会性问题时,既要有肯定也要有批判,尤其对于此次疫情各个环节中所暴露出的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创作上要敢于触碰,敢于质疑,敢于揭露,敢于表现。唯有如此,“灾难文艺”才会建构得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灾难题材创作,或者叫黑暗题材创作才会表现得更加深刻,更加有力,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但可惜的是,目前此类作品出现得太少。
具有争议的“诗歌”,现已被作者删除。
笔者注意到,在当下各文艺门类中,总的来看,音乐类、视频类、纪实类作品质量最高,传播力最强,也最能感召、打动观众。而美术书法类,恐怕最令人哭笑不得,甚至失望。恕笔者直言,迄今为止除展示出来的一些漫画、油画、速写和雕塑作品,以及部分海报设计等还算不错外,国画作品可以说一大半都是构图平庸、笔墨拙劣的,甚至有的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连最基本的墨色、造型等都把握不准,更别说做到形神兼备了。
而在书法方面,则表现得更为糟糕,更加不接地气,也更加流于表面形式。刊发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很多书家不仅水平有限而且动机不纯,不是真正出于爱心去创作的,而是为了蹭热点,借新闻事件来达到宣传炒作的目的。他们多数是即兴创作一幅大体应景的作品,写的也基本是“众志成城”“大爱无疆”等一些平日里早已写到烂熟的文字和一些空洞的口号标语,既没有丝毫新意可言,也不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换句话说,无论在对疫情的反应上,还是在激励民众、引领审美等方面,均欠缺应有的现实作用和美学价值。因此对于当前所出现的众多良莠不齐的书画作品,急切地、不加选择地在一些媒体平台上发布出来,不仅会添乱信息、干扰视线,制造艺术垃圾,还会严重误导大众审美。
抗疫歌曲MV。
这里其实涉及一个令所有书法人都务必要共同思考的时代课题,即面对现实生活,尤其是一些大的社会及历史事件时,书法该如何精彩表现,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功能?这也是当今书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和最大尴尬。目前来看,其实际表现是苍白无力的,至少是收效甚微的,其实际影响也往往仅限于书法圈。但即便如此,一些书家却依然自负地认为自己在其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做出了多么重大的贡献,其实呢?未必如此。
此次虽然也出现了类似以“天佑中华”“祈福武汉”等为主题的书法网展和爱心义卖,有一些书家也标榜“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等,但实际情况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展览的最终目的无外乎还是为了借机宣传自己,而爱心拍卖基本只是个噱头,走走过场而已,很多作品难以拍卖出去,一是他们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好,二是寻常的应酬之作也很少有人会接盘,所以大多情况下都是自娱自乐,作秀给外人看罢了。即便有人接盘,至于最后是否真就捐献了善款,很多时候也是不了了之,无人再去提及。在此并非言过其实,而是此番操作实在是整个书画界炒作的惯用伎俩。
如果说一般性的作秀炒作行为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可悲的是,时至今日,平常一些特别活跃的,以及润格高到离谱的书画家们,面对此次疫情,却几乎不见了身影,大都闷头不发声,看不到他们有什么实际行动来传递爱心、奉献力量。虽然奉献是情分,不奉献是本分,但作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艺术家,还是要有些情分和担当的。所以你会发现,此刻他们的“低调”与平日的“高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讽刺,不能不说是当今书画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最直接,也最明显体现。笔者甚至在想,如果真如诗人黄景仁所言“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这个时候改为“百无一用是书家”或许更合适。因为不管是书生,还是文字工作者,至少还可以写一首差强人意的诗,或者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给人以精神抚慰或情感共鸣,而当今书家却大多不善文辞,甚至胸无点墨,只知道手头上炫弄着技法,脑子里盘算着卖字换钱。至于真正有社会责任的书家,不能说没有,实在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此呼吁,面对疫情,文艺界特别是书画界要做的不仅仅只是晒晒作品图片那么轻松简单,更应拿出一些实质性的行动,做出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即便我们真的做不到像颜真卿、普希金等众多文艺先贤那样勇敢地走上前线,走进战场,但也请在创作上更真诚、更用心一些。比如书法家,此刻若真想贡献微薄之力,不求直接捐款捐物,但至少也要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拿出自己的精品力作来展示或拍卖,而非随意书写,应付了事,这不仅是对奋斗在一线工作人员的不尊,也是对艺术本身的轻慢和亵渎。
王进玉(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