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媒总结美国疫情史给中国的启示:反应过度也有坏处
参考消息网2月1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30日发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紧急救护研究办公室主任杰里米·布朗的文章,总结了美国历史上的公共卫生危机给遏制冠状病毒带来的启示。现将文章内容摘要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武汉暴发,传播迅速,触发一连串公共卫生响应措施。对于这些措施,有人批评反应太慢,有人批评反应过度。
人们这样担忧,有实实在在的原因。笔者撰写此文时,据悉已有近8000人感染这种病毒,至少170人死亡。
不过,换一种视角——一种与类似威胁相关的视角——也是理所应当的。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算,截至目前,这个冬天美国至少有14万人因为季节性流感住院治疗,至少8200人死亡。这尚且是一个很平常的流感季。
人们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时,很容易忽略公共卫生官员殚精竭虑防止疫情演变成危机或者压制这样一场危机所面临的艰难抉择——通常要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迅速决断。是否应关闭边界?是否应加强疫苗生产?中小学是否应当停课?
我当过急诊室医生,现在从事紧急卫生事件研究,目睹过政府各个级别均有这类呼声,政府必须决定什么时候行动、怎样行动,以及到底要不要行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回顾美国疫情史上的插曲,能够为我们揭示一些经验教训。
反应过度的坏处可能跟反应不足一样大。1976年2月,新泽西州迪克斯堡一名军人死于一种神秘但急性发作的病毒,经确认是猪流感毒株,属于造成1918年流感大暴发、害掉全球1亿条生命的H1N1病毒家族。当时,出于全球再度暴发严重流感疫情的担忧,在仅有一例死亡病例的情况下,官员们加大流感疫苗生产力度,打算到秋天时让全国民众人人都完成接种。
疫苗接种机制好不容易才获得民众接受,因为这个项目平添风险。出于这种担心,部分公共卫生官员建议疫苗仅作储备,但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决定继续推进疫苗接种计划。
不作为可以毁掉所有从政者,然而观望往往是最审慎的用医之道。果然,有3名老人在某间诊所注射流感疫苗后去世,公众反应强烈。最后,没有一个人因为猪流感死亡,却有数千人声称注射流感疫苗给他们带来副作用,把政府告上公堂,打赢好多起官司,当时的疾控中心主任被迫辞职。
官方措辞要慎而又慎。2009年猪流感卷土重来。奥巴马总统效仿福特总统当年,卷起袖子带头打疫苗,想要以此教育民众。然而,官方传递的信息一改再改。4月份时,奥巴马总统宣布完全没有理由惊慌失措,到了10月份,根据新数据他宣布因为H1N1病毒疫情暴发,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结果,2009年流感季造成的死亡人数远逊于往年。
后来,《英国医学杂志》周刊牵头展开一项调查,最后说当时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建议的专家中有些人没有披露自己与制药企业有资金往来。后来,世卫组织承认,把那次流感定性为“大流行”过于草率,初衷只是为了告诉外界猪流感已经广泛分布。世卫组织官方网站提到“大量人员死亡和生病”,对此世卫组织发言人说,这种说法“有误”,塑造出“一种极其严峻的局面,给人以非常恐怖的感觉”。
现在,我们绝不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掉以轻心。但是,把这件事放入历史中来看,可以让大家松一口气。历次公共卫生危机总结的经验教训跟我们当前解决卫生与安全问题所需要的策略大同小异。我们今天应对武汉疫情所采取的措施,总有一天会在公共卫生课上传授给一班渴求知识的学生。讲授时切莫忘记传授一条不朽箴言:现代医学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先例可资借鉴的情况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