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医疗队丁新民:感染者焦虑应重视其心理问题

原标题:北京医疗队丁新民:感染者焦虑、恐惧应重视其心理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1月29日下午3点33分,一位58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被抬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12层病房,这是北京援武汉医疗队接诊的首位感染者,之后的3个半小时中,12位患者相继入院。

丁新民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部队医院转业,从事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近30年,在部队期间也多次参加过国内外应急救援工作。当日,他主动请缨,带领北京医疗队6名医生进入隔离病房,接诊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新民。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新民。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

新京报:你们小组是第一批进隔离区的,什么时候接诊首位患者?

丁新民:我们29号下午2点30进隔离区,做收治病人前的准备。3点33分收治首位患者,五十多岁的女性,吸空气情况下指氧饱和度仅为70%左右(正常同龄人>95%),不能下床活动,由救护车转运车抬入病房,处于病重状态。医疗组接到病人以后,马上就进行紧急处理,面罩给氧、补液、药物治疗。经过半个小时抢救后,病人病情开始平稳,吸氧状态下指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0%以上。

新京报:当天收治的患者,整体病情是什么样?

丁新民:从15:33开始收治第一例患者,19点出来,三个半小时左右收治了13名患者。恰巧最后一位收的也是重症,来时指氧饱和度仅60%左右,全身紫绀、意识模糊。除了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病人外,其他人病情相对稳定,氧饱和度基本正常。

新京报:哪些信息是亲眼见到后才知道的?

丁新民:从收治13名病人情况看,轻症患者居多。虽然是轻症,他们的心理压力多数都很大,存在焦虑、恐慌甚至恐惧。我们分析,一方面是普通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这个新疾病的认知不足,不能判断自己目前疾病状态和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武汉的医疗资源已经欠缺,有的患者排队就诊就在数小时以上,不能及时就诊,这更加造成心理恐惧。

其实病毒性疾病,如流感一样多数是自限疾病,即通过自身免疫力、多数轻症患者是可以自愈的。如果患者心理压力大,非常不利于疾病恢复。

新京报:这种情况怎么应对?

丁新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耐心沟通非常重要。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患者一入院,我们迅速了解患者病情状态,告知患者“新冠”的发展过程和他们自身所处的状态、严重程度、后续给予什么治疗。对于缺医少药的恐惧,我们会告诉他们,医疗队是专门从北京来的,能够保证他们的治疗所需。经过充分沟通后,多数患者的心理状态会慢慢恢复平静。其中有三名患者,听完我们解释后,觉得终于看到了希望,流着眼泪要给我们跪下,让我们非常感慨。

新京报:心理治疗很重要。

丁新民:是的,让患者看到随着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疗队越来越多、开放收治的医院和病房越来越多,感染了是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的。并且随着治愈患者的增加,恐慌情绪也会减少。这些是很重要的。

新京报:看到你的隔离服帽子上写了“有事找我”,这是怎么回事?

丁新民:其实是一个无心之举。我们支援的医院本身不是传染病医院,医生和护士应对经验相对不足。进隔离病区之前,有一年轻护士突然问,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怎么办?毕竟穿了隔离衣谁都不认识谁。我就说我是带队的、找我就行。为了方便辨认,一位医生就在我的帽子上写上“有事找我”。是为了工作方便。

新京报:进隔离区后,医务人员找你了吗?

丁新民:其实没有。当天虽然病人来得多,但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沟通和处理,诊疗秩序平稳,没发生意外。只是有患者不停看我的帽子,他们没有找我,但是看到这句话心里就踏实了。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新京报:北京世纪坛医院没有被列入定点医院,你之前有没有接诊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丁新民:没有。

新京报:会不会紧张?尤其是第一批进去、还是作为领队。

丁新民:那不会。一线临床医生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也参加过很多次地震、海啸等救援任务,有应急经验了。加上来这之前,每天都在关注疫情、搜集相关信息、反复思考预案,准备得很充分。

新京报:看你很快就发了一篇经验总结出来。

丁新民:出来后组员们一起讨论,根据收治的情况,写了七条意见。有时患者大量涌进,建议使用部队的“分类检伤”的方式,快速处理;护士进行采血操作,考虑到新冠的气溶胶传播问题,应该避开面对面口鼻呼吸气流,在身侧采血等等。

新京报:担心过危险吗?

丁新民:自己的防护肯定不担心,比较担心团队,这次也来了很多年轻人,怕他们精神紧张、防护不到位,我们进去的任务,除了救治病人、捋顺流程,就是确保队员的安全。所以会要求队员充分准备,上战场的一整天都在进行培训,进去前,挨个儿检查他们的防护流程。事实上大家挺镇静,没有出什么差错。

新京报:出来后比较关心什么?

丁新民:还是队员的情况。虽然克服疾病用的是医学手段,但自身的精神、体力也很重要。刚开始接诊还好,随着之后排班压力的增加,人的精神状态可能发生改变,需要我们随时关注医护的状态。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协作记者陶冉

相关阅读:
滴滴设2亿专项基金 武汉16城车租顺延1个月 工作效率低 物资发放太慢?武汉市红十字会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