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切实关照特殊困难群体
○家人要更加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早晚测体温,出门戴口罩,日常要洗手
○要加强养老机构内部防控,确保员工应知应会
○没有紧急情况,暂缓到医院
○建议乡村和社区采取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措施
○加强对需要长期照护的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关心帮扶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记者敖蓉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重点人群和社区组织的健康防护情况。
在此次疫情中,老年人易感、易重,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对此,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呼吸4部主任詹庆元说,缓解社会疫情,需要家庭的温暖。家人要更加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早晚测体温,出门戴口罩,日常要洗手。保持通信畅通,不仅是问老人有没有发热、咳嗽的症状,还要问他们的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和精神情况。因为老年人发病可能和年轻人发病不一样,主要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状态的变化。老年人出门一定要注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公园要人少一点,离家近一点,尽量不与其他人聚集交谈,来回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密集的场所,加强养老机构的防控是养老机构目前的首要工作。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民政部在1月28日下发了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对养老机构做好疫情防控提出了7个方面45条措施。总的来讲,外控输入,内防感染,建立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和启动应急预案。减少养老机构不必要的人员进出,提醒家属减少探访,尽量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对老人进行探访和慰问。对老人的关爱和防护上,必须每日测体温、通风。要加强养老机构内部防控,确保员工应知应会,要加强应急处理和其他技术上的培训等工作。目前,全国将近4万家养老机构总体防控情况是平稳的。
詹庆元建议,需要定期开药的老病人,可以就近到社区医院开药。没有紧急情况,暂缓到医院。医院各科室可以适当增加预约号号源,错峰就诊,控制诊间加号,防止病人聚集。
随着治愈人数逐渐增加,很多人都担心康复后是否还会复发?詹庆元说,病毒感染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有的抗体可能持续时间没有那么长,已经痊愈的患者还是有再感染的风险。
当前,返程人数大量增加,一些城镇和社区发出通知劝阻外地人员不要返程和租户入住的消息,如何正确引导这种现象?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说,未发现病例社区的主要防控策略是外防输入,乡村和社区劝阻外地租户返程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疫情输入,阻断疫情传播,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外地返程人员回到工作驻地,也是为了尽快投入工作,有的可能是为了尽早投身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中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因此不宜搞一刀切。陈越良表示,防控严格落实,病毒必须隔离,但人心不能疏离,建议乡村和社区采取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措施,比如提前与外地租户联系,对可以暂缓返回工作地的,可以协商一致,暂缓返回。对确需返回工作地的,做好登记统计,向有关部门报告,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协调固定场所对返程人员开展集中医学观察,并将其纳入重点关心人群,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控。
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办事处南沙滩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介绍了所在社区的工作办法。他说,南沙滩社区近期告知辖区企业,如果是节后疫情发生地回京人员,需主动通过电话、微信、网络联系的方式,主动向社区居委会登记,并采取居家观察14日的措施,进行体温测试。他们还安排专门力量,每天进行追踪访问,建立疫情发生地回京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同时,逐个与辖区内企业签订单位、属地、部门和个人的四方协议书,落实防控责任。社区党委、居委会监督企业、敦促企业,定期对开工的场所进行开窗通风,进行定期的消毒措施。
陈越良说,我们要求城乡社区动员社区党员、社区小组长、门楼洞长、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对小区驻区单位、商业企业等进行仔细摸排和上门走访,加强对需要长期照护的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关心帮扶,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和生活情况。在社区防控工作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各种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弘扬邻里情,倡导邻里帮。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各地城乡社区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投入到社区防控工作的攻坚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