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外网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等于划定“疫区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图源:世卫组织)
当地时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专业术语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定义,“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针对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等,世卫组织此前共宣布了五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毫无疑问,世卫组织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是从专业领域建议采取国际行动遏制疫情的蔓延。但不可不察的是,一些有关“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似是而非说法也在网络蔓延,“中国被列为‘疫区国’”“中国经济将遭受重创”等论调无端制造了恐慌情绪。事实上,这些贩卖焦虑的说辞完全经不起推敲。
首先,世卫组织此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是对中国投下的不信任票。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史无前例的武汉“封城”,还是31个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都表明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国际要求,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事实上,正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超常规应对,在严控病例外流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世卫组织此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感慨,“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中国为其他国家的防控设置了一个新的标准”,“世卫组织继续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谭德赛还明确表示,此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不在中国,而是因为中国之外的疫情,是为了保护卫生系统较弱且准备不足的其他国家。
其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布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疫区国”。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世卫组织的决定等于将中国列为“疫区国”,疫区的任何国际活动都将停止,经济将遭受重创。然而,世卫组织早就取消了“疫区国”的概念,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经济制裁相提并论,实在不伦不类、贻笑大方。事实上,世卫组织此次在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来说是警报机制,用以预警其他国家加强防控,而且发布后有效期为3个月,可根据疫情发展随时撤销或修改。一个不远的例子是,2016年2月,巴西寨卡病毒疫情也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没有影响8月巴西奥运会的正常举办。
最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布不能成为污名化中国的理由。日前丹麦《日德兰邮报》借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刊载辱华漫画事件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无形中增加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布后污名化中国的担忧。必须要指出的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我们的,恰恰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的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世界不会忘记,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中国率先行动、紧急驰援,为国际社会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抗击脊髓灰质炎疫情中,中国积极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援助之手……我们同时也看到,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也以不同方式对中国抗击疫情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可以说,加强国际团结与合作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主流。
正如世卫组织此次发出的建议,打败此次疫情的唯一办法就是,所有国家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我们都身处其中,我们也只能共同阻止它。这是需要事实而非恐慌的时刻,这是需要科学而非谣言的时刻,这是需要团结而非污名的时刻。大疫当前,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草木皆兵地制造恐慌情绪,而是要心无旁骛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尽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海外网评论员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