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位医生 19个小时完成世卫组织新冠肺炎指南翻译
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于1月28日发布了更新后的第一版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英文版)。
“应对新冠肺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9名医生从翻译团队组建,到中文版正式上线,用了19个小时完成总计12130字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指南的翻译和校对工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在成都为祖国加油!”昨日上午,一则这样的消息出现在“三医院党建先锋”群内,一时间,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点赞。
这一群党员骨干医生第一时间对英文原版进行翻译,为的是让更多临床医护人员对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重患者进行规范、及时、安全的个人防护与科学治疗,守护人民幸福安康。
吹响集结号
1小时完成队伍组建
“各位亲爱的同事,新冠肺炎牵动全国人民的心,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指南,小严邀请有兴趣的老师参与翻译……”1月29日,大年初五,内分泌代谢病科主治医生严同在市三医院同事群中发起一则征集消息。
这个群内大部分人都有参与医院外事接待和翻译工作的经历,他们平日都爱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学习英文原版教材、指南来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为患者提供与国际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消息一经发出,迅速得到了回应,大家纷纷接龙。
仅1小时,一个由9名医生组成的翻译队伍顺利集结,分别是内分泌代谢病科严同、肿瘤科郑于珠、临床营养科张君懿、神经内科周弋人、普外科文君、心内科廖慧、血液科高华,另外还有在市三医院蒲江县医院长期派驻的呼吸科医生李凯及在得荣县人民医院支医的肿瘤科医生蒋莎莎。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战胜疫情添砖加瓦。”这便是他们的初心。
分工协作
10个小时完成全部翻译
尽管国家卫建委陆续更新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和诊疗方案(第四版),全面地从疾病防控管理角度为参与疫情管控的专业人士提供最权威、最重要的指导意见。但对于怀疑2019-nCoV感染所致的急重呼吸道感染患者如何开展规范的临床管理和救治工作,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仍需要及时获得更多的权威信息来帮助临床决策,尤其是全国各地一批批奔赴武汉的医护人员,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具备必要核心专业能力和知识。
为了让中文版指南尽快面世,9人团队迅速对章节进行了分工,按照各自专业或相近原则,分散各地同步开工。李凯作为这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人员,不仅是呼吸科专业医生,同时还担任了蒲江县应急队的副队长,一边参与应急工作,一边坚持做好翻译;严同作为小组的发起人,不仅要准确查找资料作翻译,还要同步做好协调;蒋莎莎作为医院对口支援甘孜州得荣县医疗队成员,一边克服初到高原藏区的不适,一边保质完成分配的区块任务……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工作,9名成员顺利完成各自的翻译部分。
前辈审校
让指南尽快上线
文字翻译只是完成了第一部分,接下来的校对工作才是指南面世的关键环节。为了让一线的医务人员能够尽快找到所需信息,团队对原英文版本进行梳理,分成9个不同重点的区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确定完成各自的翻译部分后,队员实行了交叉校对,遇到专业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在群里展开讨论,一眨眼便是9个小时。
为了让中文版指南尽快上线,医院呼吸内科李国平、ICU张川、院感部郭华、质控部曾昭宇、医务部周箭5位主任先后接棒,加入二轮审校队伍,确保资料严谨性,以科学的态度“战疫”。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这一群党员专家用专业知识、无偿付出、大爱仁心,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充足的“武器”。(记者王静宇)
相关新闻
四川驰援武汉护士医生
穿着尿不湿在病房里来回穿梭脱下防护服时才能喝上一口水
1月24日,大年三十,来不及和家人团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饶金台和5名同事就踏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室里,80多个病人的护理工作,让饶金台和同事们连轴转。
隔离服4至6个小时需要更换,为了节约时间,频繁穿脱防护服会增加感染几率,饶金台和同事们便穿着尿不湿在病房里来回穿梭,只有脱下防护服时才能喝上一口水。
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更多的病人被筛查出来,每日确诊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上班时间,饶金台和同事负责病员输液、氧疗、监护……一刻也不能停歇。护理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一位病人血管非常细小,医护人员戴着厚厚的手套,血管更加难以找寻,加上病人非常紧张,为了给他输上液,只能一个同事安抚情绪,一个同事负责扎针穿刺。
每天在密闭的空间,病人心理压力也格外大,饶金台和同事们只有苦中作乐,每天都用微笑给病人加油打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积极治疗。(记者胡大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