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让钟南山们再流泪!疫情防控是中国走向成熟治理需种下的“牛痘”
来源:国是直通车
1月28日,面对镜头,钟南山流泪了。
“听到(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这位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眼角闪烁着泪珠:“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中新社记者苏丹摄
国士无双,闻者动容。
何为借口?何为理由?
区别在于对问题产生的效果。
解决问题,对系统带来增量减少损耗的说辞是理由。
掩盖问题,对系统效能不产生任何增量的说辞,全部是借口。
结果导向,是对大众福利最简单的判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努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教育程度、健康水平无疑在持续取得长足进步。
此次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这个人口世界第一、城镇化率突破60%的超大型国家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背负着千年历史重担的中国完成现代化、走向成熟文明必须种下的“牛痘”。
国家是所有人的“家”,对抗疫情,全国上下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无论对于政府还是民众,无论对于哪个组织与个体,都不应存在别人种树我乘凉的想法。政府部门要将百姓的健康安危放置第一,民众也应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这非常时期更有现实意义。
中国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正在逐步有序展开,灾难虽然让人痛苦,但是我们并不退缩,迎接挑战,才会得到历练,更加成熟。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到联防联控的各成员单位迅速落实,协调联动,加紧控制疫情、救治患者、科研攻关、公开信息;从国务院发布延长春节假期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天举行发布会通报疫情,到更多救援人员、设备、物资抵达湖北,武汉紧急建设临时医院;以及社会民众的快速自发响应,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组织的信息汇聚与发现。。。。。。
我们不敢说中国本次的疫情防控从决策到执行尽善尽美。但是,相较于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国已经学到了很多。从响应时间,到决策过程、应对措施、统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只不过往往对大众福祉影响最大的改变恰恰是人们最不易察觉和无心关注的。
其实,不少科学家都曾预计,以人类目前的发展规模,根据计算的结果,爆发大规模疫情将会是必然中的偶然。
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书中曾经警告,“下一次,再有某种病毒从野生动物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体内,很可能还会引发大规模疫情,而我们完全可能对致病病毒一无所知”。
写下这句话的时间是2015年。
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引起近万个确诊病例,900多人死亡。
2005年,H5N1型“禽流感”在东南亚爆发。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病毒,在墨西哥出现。
2012年,沙特阿拉伯首次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造成全球1000多个确诊病例,近400人死亡。导致“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也是一种冠状病毒。
2014年,非洲几内亚爆发“埃博拉病毒”,几年内造成了11000多人死亡;
同年,南美的智利发现“寨卡病毒”。到2016年,寨卡病毒的扩散被列为国际紧急卫生事故。
很不幸,这次预言中的疫情,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九省通衢的武汉爆发。
BBC评论指出,国际社会默认的是,幸亏这场突发疫情“发生在中国”,只有中国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采取这么果决的措施并予以从上至下的贯彻。
评论说,1966年,英国埃姆村爆发鼠疫,为防止疫情扩散而封村,即使在死亡最高峰,村民也没有逃离。鼠疫最后造成260人死亡。这个封村决定,就是现代意义的隔离检疫。埃姆村的牺牲,换取的是周边人口密集城市,甚至是整个英国的安全。
诚然,如本文开头,为已发生的事实辩解无疑都是借口。所以对我们重要的是厘清事实、认清情况,为进一步行动打下基础。
以事实为前提,以科学方法为依据,是我们面对这次疫情的根本态度和原则。而且当今世界,取得持续公认成就的长效治理体系,没有一个不是遵循这个原则。
但是从目前冠状肺炎疫情防疫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上到少数官员的失措下到大众的慌乱,恰恰科学人文素养的缺失放大了甚至诱发了本可避免的众多损失。
尤其从长远看,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最需拓实的地基正是社会的整体科学素质。
目前看来,“病从口入”应是诱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原因,联系到17年前的非典成因,我们饮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竟然如此顽固不化,让人痛心。
疫情爆发后,部分地方官员的颟顸态度说轻了是轻视科技、信口开河,说重了是不懂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舆论传播科学,任意妄为。
以70后几代的知识结构去衡量早期官员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可能稍失公允,但懂得认知科学的人知道,对待鞭策的态度本身就是种科学。
疫情恶化,一些人仍然无动于衷,照常行走于大街小巷,走亲访友;谣言在社交平台上满天飞;没有操守的自媒体编造的“报道”越荒诞不经越吸引眼球;互联网上把责任推给别人,从来就没有自我反思的言论,让人生厌。
对比而言,没有医护人员和中国科学家,以及科学的决策和领导,我们这场疫情阻击战的困难将无法想象。
2019年12月初第一个病人因发烧和咳嗽就诊,在此后一个月的时间内陆续有40多位类似症状的患者就诊,12月底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不明原因肺炎”的警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家和医生们能够发现一种全新类型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出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速度。
2020年1月7日,科学家们就已经确认新冠病毒是这次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1月10日完成了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检测。1月24日严格证明了病毒的人传人能力。这些工作为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防控疾病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家们现已全力投入到筛选药物和制备疫苗的工作中。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向中国政府表示感谢,认为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作用,并赞扬中国应对此次疫情时的公开透明、数据共享以及迅速响应。
针对中国此次疫情应对,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说,从隔离疑似病例和接触者,制定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及实施公众宣讲教育活动等方面,很多事实都表明,中国的应对举措正在达到国际标准。
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上,中国没有退路,必须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对策,完善措施,用实际行动给疫情防控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埋头苦干之人,有为民请命之人,更有为国直言之人。
“实践证明,越是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越能锻炼一个干部,考验一个干部,也越能识别一个干部。”《人民日报》如此评论。
去昧去魅,科学治国,不患吾国不强矣。
国家的治理能力,是所有国民共同参与建设文明健康富足社会的能力。所有国民都是社会的利益相关者和成果享有者,从政府到个人,社会的每个环节,每个构件都应对社会负责。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一项由每个公民具体行动支撑的事业。
疫苗接种的阵痛会让我们获得对未来疾病的关键免疫力。只要我们能保持学习、反思、纠正、正向淘汰的能力,秉持坚韧向前的毅力,哪怕体质羸弱,病痛不断,也终会站上人类文明长跑荣耀的领奖台。
对个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