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向着小康生活携手前进 ——第一书记的新春坚守

原标题:向着小康生活携手前进——第一书记的新春坚守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这个春节,坚守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早早向乡亲们送出自己的祝福,用自己的奉献付出,带给贫困乡亲们一个满怀希望的春天。

他们顶风冒雪,为贫困老乡合计产业、谋划增收、解决难题……扶贫坚守的背后,是乡亲们满满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也是第一书记们不同寻常的付出。

新生活越过越红火

伴着新春佳节的喜气,春节前夕,记者跟随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公巴台村扶贫第一书记戴子淳一行来到刚刚入住新居的马生明家拜年。

“咚咚咚”几声敲门声过后,主人马生明拉开了门。“老马,过年好啊!”随着戴子淳一句熟络的问候,马生明脸上堆满了笑。“戴书记,过年好。”马生明连忙一边握住戴子淳的手,一边把大家让进屋。

屋里宽敞明亮,温暖如春,客厅墙上挂着一幅“满堂红”的牡丹花十字绣,红艳艳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像极了马生明一家红红火火的新生活。茶几上摆着金黄酥脆的馓子和油炸花花、糖果、瓜子等吃食,屋子里液晶电视、冰柜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屋里长势正旺的花卉盆景,更显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以前住在山上可把罪受了,全靠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说起现在的新房子,马生明连连说好。他说,住在山上时,一家人挤在三间破土房里,雨季漏水,冬天生炉子,满屋子煤烟味。自从2019年8月搬到新房子以后,再也不怕下雨了,冬天还有暖气,房里又热乎又干净。

公巴台村位于民和县西北部,距新民乡政府约3公里处,全村3个社分别分布在三座山上,是典型的“三山夹两沟”的地形。全村现有住户97户、397人,到2019年底精准识别确定的35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戴子淳告诉记者,村子没搬下来时,几乎家家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夏天最怕连下几天雨,有的村民家里房子就倒塌了,而且特别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极大。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公巴台村整体搬迁到县城的项目开始实施,搬到新居后村民们的居住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除了搬新居,还有一件让马生明高兴的大事,那就是通过驻村扶贫工作组积极联系省交通运输厅,解决了儿子的就业问题。

“儿子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心里也踏实了。”马生明说,自从2016年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后,儿子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终于解决了工作难题,一个月工资就有5000多元,一家人的收入明显提高。2018年底,马生明一家人终于摘掉了“贫困帽”,领到了脱贫光荣证。

“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还要住得好。”戴子淳介绍,为了让村民们离开土地还能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把村民们的土地流转出去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就是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养殖业、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积极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

现在,马生明家年土地流转收入有1000多元,利用产业到户资金养了2头牛,2019年4月份因为要装修新房,马生明就以6000元的价格卖掉了刚生的小牛犊。“明年的小牛犊我再不卖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马生明开始谋划新一年的发展了。他说,现在家里不缺钱了,从明年开始我要把小牛犊养起来,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平时就在县城附近打打工,到时候家里的收入还能再提高,我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红火!(田得乾)

产业“立”起来村民富起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上帐房一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春节,王玉成多方联系准备年货给上帐房一村“亲戚们”拜年。

王玉成是省委统战部派驻上帐房一村的第一书记,腊月二十八,他给全村54户困难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带去了新年的祝福,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新的一年,我们还要一起努力,一起把村里的卫生搞好。”王玉成来到辛元平家拜年,也带去了新一年的嘱托。辛元平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善学习、懂政策,平时帮着村里做了不少事。

辛元平一家原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三口靠着0.67公顷的土地吃饭。“一年到头只有4000多元收入。”辛元平说,不知道为什么土里的洋芋慢慢就卖不动了。而这一切在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后逐渐发生了改变。

省委统战部驻村的三任第一书记帮着村里搞产业,联系农业专家来村里做指导,换品种,还在村上建成了“农业农村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示范基地”,并根据村子的海拔条件引进了羊肚菌种植产业。辛元平也凭着自己种地的好手艺,成了村里羊肚菌种植大棚的管理人员,还领到了近万元的工资。

王玉成作为省委统战部驻村第三任第一书记,更是积极发挥上帐房一村的优势——土豆,搞种植、办“洋芋花海艺术节”,帮助村民脱贫增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豆书记”。通过打造“洋芋花海艺术节”,增强上帐房一村特色种薯、商品薯的宣传力度,增加了订单签约规模,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有效衔接,让村民在马铃薯种植业中不断增加收益。2019年10月,江苏上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峰堆乡签订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第一车”32吨马铃薯,按照每公斤2元的价格发出,这笔单子至少为村里每户人家增收800元。

“都是党的政策好,‘土豆书记’帮着我们忙前跑后,才让我们的洋芋蛋蛋变成了金蛋蛋……”辛元平说起如今的好日子,讲也讲不完,“第一书记帮着我们搞产业,盘活了土地。我把家里的八成土地流转出去,剩下二成,自己种洋芋,除了流转费,光种洋芋收入也有8000元;再加上给村里的合作社打工,今年光工资就拿了近万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如今的好日子不仅靠的是党的好政策,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日子才会越过越好。”王玉成对辛元平说。

产业立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穷山沟已换了新颜,蜿蜒的山路变得平整宽阔,危旧土坯房修葺一新,砖墙被粉刷上各色涂鸦,各色风景都融入了这个村庄。王玉成在新的一年也将继续携手上帐房一村村民,共同前行,打赢脱贫攻坚战。(陈晨周强)

群众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新春,省应急管理厅驻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格麻村的第一书记张全邦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过节物资准备情况。

当来到索旦家时,他们一家人正在易地搬迁的房子内蒸包子,刚到门外,张全邦就听到阵阵欢笑声从屋内传出……

一见是张全邦来了,索旦立马起身迎上去,握着第一书记张全邦的手赶忙让他坐下。“赶紧给书记添副碗筷,再炒上两个菜。”索旦对一旁的妻子说道。

交谈中,索旦对书记感慨道,能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靠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真诚帮扶。以前我们在牧区,住的是帐篷,烧的是牛粪,天气特别冷,尤其到了冬天那种冷真的是无法忍受。

索旦指着现在宽敞明亮的房子对书记说:“现在住进了政府盖的房子,又给我们免费发放燃料,屋子里暖和了,我们贫困户的心里更加暖和,如今我们的日子天天像过节。”

曲麻莱县的市场里,身着各式藏族服饰的牧民购买年货,节日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县城,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张全邦深深感叹道,精准扶贫使藏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帐篷,搬到了县城,住上了安全温暖的砖混房屋,用上了自来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同时为保护生态,每家一个生态公益性岗位,牧民的收入又增加了,生活变得更好了。

随后,张全邦来到贫困户扎西家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饮料、糖果和其他食品。扎西指着厨房里堆放的肉、米面油说道,过节的东西准备的十分充足,就等节日的到来。

扎西是一名80后,家中四口人,因为没有草山和牛羊,以前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精准扶贫以来,他家通过易地搬迁来到了县城。“2018年我参加扶贫技能培训,学习了挖掘机技术,现在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生活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扎西说,妻子怀孕,要到医院去生产,因为有了医疗保险,没有了后顾之忧。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我们工作组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各家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张全邦说道,我们筹资完善村产业园相关设施帮助发展集体经济,筹资建设村集体产业,筹集物资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尽管格麻村自然环境恶劣,但对我们驻村扶贫人员来说,贫困户脱贫致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张全邦满怀信心地说。(董洁)

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春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刘李山村一派喜庆气氛,家家户户火红的对联显得格外耀眼。“陈书记来啦,快去家里坐坐!”节前,驻村第一书记陈平一走进村里,就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

“我给您拜年啦!”陈平走进贫困户李培宝家中。李培宝70岁,李奶奶60岁,家里只有老两口。两人都是盲人,属于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李培宝还没来得及搭话,几个热心肠的邻居大婶就凑上来大声说:“陈书记来看你们啦!”

过去,李培宝老两口居住在旧村的土墙房里。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开始实施,李培宝有了修建新房的希望,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他心里既高兴又忧虑。“我们要想办法帮助李培宝家盖新房。”陈平告诉记者,村里积极为李培宝想办法,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2018年,在喜庆的爆竹声中,老两口从土坯房搬进新居。“多亏了陈书记和村委会,让我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现在我们老两口一年每人4300元的低保金,还有2300元的残疾金,还有4000多元的农业补贴,生活算是有保障了。”李奶奶对记者说道。

2015年10月陈平来到刘李山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候旧村交通落后,行路难、吃水难、务工难、致富难、上学难,2014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从大山深处搬迁到川水地区。经过五年的努力,现在的刘李山新村建设整齐划一,按“井”字布局,主次巷道三横四纵,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过年了,每户都要走一走,心里才踏实。”陈平说。

“李叔,我来给您拜年了。”陈平走进村民李培鸿家里,祝福他新年快乐。李培鸿家六口人,儿子在通信工程公司工作,他自己在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当保安。说起近五年的改变,李培鸿不禁感叹,党的政策是真得好。

五年前,李培鸿的妻子病重,昂贵的医药费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我妈妈生病,爸爸脱不开身,家里只有我能出去挣钱,那时候旧村交通不方便,上山需要将近一个小时,当天回不来就需要请假,因为这个我丢了好几份工作。”李培鸿的儿子李发元对记者说。2016年,李培鸿一家搬到了新村,彻底走出了大山,虽然远离了“老家”,却一步步走向了致富路。

像李培鸿这样的家庭,村里还有很多,每天早上7时,村里有五六十人在村口坐公交车到西宁上班。解决了行路难、务工难、致富难的问题。“交通方便了,挣钱就轻松了,经过陈书记介绍,我们村上有14个人在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当保安,还有好多人在西宁工作,生活有了保障,不再需要靠山吃山了。”李培鸿说。

说起新的一年,李发元信心十足地说:“过了春节,还要好好干,过上更好的日子!”

“是啊,新年要有新气象!”陈平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对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好政策,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钟倩)

相关阅读:
山东捐赠350吨优质蔬菜支援武汉 我省取消2月2日加班为新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