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初四,这天最好不要出门

原标题:初四,这天最好不要出门

按照传统民俗来讲,初四要举行隆重的接神仪式,不过现在因为疫情最好也是在家减少外出

新春季节,万物生发。在古代很多地方、很多行业,过了初三,就意味着休闲的时间结束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播种,商人们开始准备经营,上工的人也要准备开工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春节假期和传统的春节并不完全符合,但是辞旧迎新的道理未变,感恩祖先、感恩自然的道理未变。古人的习俗,并不意味着今天并不适用,但也不必完全照抄,唯有集成创新,活学活用,才是现代人的春节,现代人的生活。

诸神下界

中国人相信万物有灵,灶有灶神,橱有橱神,门有门神……他们在一年中冷眼旁观,看天下人作威作福、积善行恶,到了过年时,上天述职,言人得失祸福,定来年赏罚凶吉。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但倘若换一个角度,这样的习俗,亦象征着中国人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

到了正月初四这天,上天述职的诸神们正式回归人间,所以叫“诸神下界”,人们在这一天迎接诸神归来,准备祭品,祭祀神灵。这一天最好不要出门,一方面要举行隆重的接神仪式,到了晚上摆上四方桌,供上神像,有财力的人家讲究比较多,神像要精致,木偶泥塑之类,一般人家就是木版画。

民俗学者高巍说,“中国人讲究初五之前不搞卫生,但这一天除外,因为要迎神,所以下午就要开始搞卫生,以示尊敬。当然,今天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这些东西相信的人已经不多了,照着去做的也很少。但我想,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这些习俗、传说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打扫年货

在物质供给并不丰裕的时代,过年无疑是大饱口福的最好时机,人们总会尽可能地置办最好的食物,改善生活,寄托祝愿。

但另外一方面,准备得充分,也就意味着常常会有剩余。所以到了初四这一天,不但要准备开始工作了,也要将之前剩余的食物加以处理。

初四有一个节日美食,叫大饼卷鸡蛋,某种意义上也有类似的功能。老北京初四有吃“折箩”的传统,张寿臣《化蜡扦儿》里面说:“老太太晌午吃的散伙面,晚上吃的折箩”。所谓“折箩”,本意是宴会剩余的饭菜,在寻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便称为“折箩”。

高巍说,“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美德。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代人生活好了,平常吃得也很好,对于过年的食物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了,但在以前食物匮乏的时候,过年吃好的,但仍不能忘了勤俭节约的美德。这一点今天依然值得记住”。

报喜除霉

初四这一天,过年的节奏进入尾声,人们可能是新年第一次见面。所以在初四,人们见到就要说“新年好”之类祝福的话,当然,之前见面也说,但这一天要求比较严格,乃成习俗,叫做“报喜除霉”。

此外,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送火神的习俗。到了这一天晚上,人们扎成火把,点燃后从自家开始,一路小跑送到就近的河里,祈愿一年平安,无有火灾。

高巍说,“许多习俗今天的人们已经不怎么做了,尤其是在城市里更少。但我想,新的生活方式,应该有新的风俗和文化。人生天地间,感恩祖先,感恩天地,感恩自然总是没错的,做一些让自己愉悦也让别人愉悦的事情,并不能说都是迷信。古人说每行吉祥事,常生欢喜心,现在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都是这个道理。重视节日的文化,重看节日的风俗,我们对生命、对父母、对自然会有一番新的感悟”。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树婧校对张彦君

内蒙古一民警殉职在疫情防控一线 农业农村部:确保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