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成都:我们家的矛盾白岩松解决不了,但疫情一纸禁令解决了
摘要:一夜之间,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面不改色的成都市民,灭了火锅,散了麻将搭子,大街上肉眼可见,全是口罩。
我们的家乡在行动⑧
四川成都:我们家的矛盾白岩松解决不了,但疫情一纸禁令解决了
资格(四川话可理解为“正宗”)的成都人是不会喜欢那首叫《成都》的歌的,歌词里种种谬误伤害了成都人骄傲的情感。
比如“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1633万,2019年汽车保有量520万辆,仅次于北京,是唯二进入“500万”行列的城市,上海都只能排第五。
然而这个被都江堰的清泉汩汩滋润的天府之国,自农耕时代便长久地保持着富足和乐的生活,人情犹入冬日氤氲在盆地里的云雾,怎么也散不开。春节,自然是一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怎么办?
宴
我和我爸之间的分歧在我从上海回来之前就埋下了。我家一个朋友准备年初三“结儿媳妇”(儿子结婚),年纪最小的表弟预定年初五结婚,我爸决定三天内跨越千里前去朝贺。
如果说一开始我还仅仅因为不想在春节期间劳累奔波而对这件事半就半推,随着1月23日凌晨武汉忽然“封城”的消息传出,我的态度变得坚决——不要去。一夜之间,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面不改色的成都市民,灭了火锅,散了麻将搭子,大街上肉眼可见,全是口罩。
但我爸的态度同样坚决。和大多数上了年纪的父母一样,他对裹挟着“友谊”“亲情”标签的各类“仪式”有着莫名的坚持,“人家婚礼就办一次,提前几个月我就答应了,怎么能不去?”跟一些关注养生的爸妈又不同,他对很多事情并不忧虑害怕,他去过科索沃,汶川地震后是当天进入震中的第一批救援力量。他坚持认为疫情“没那么紧张”,不要“自己吓自己”,他甚至指着往来的豪车说:“比你有钱比你生活好的人还在出门,你怕什么?”
网上支招的种种办法,证明段子始终只是段子。我把那些标题打了三个惊叹号用了五种颜色的文章转发给他,他批评我“不要给我转这些,不要以为人上了年纪就喜欢这种花哨文章,人老了也要讲究品质讲究尊严的。”我指着春晚上加入的情景报告节目,“你看白岩松都这么说。”他抬头看了看,诧异地问:“白岩松怎么这么多白头发了?”
我最终妥协——和大多数面对父母又怂又佛的子女一样。唯一坚持的是出门必须戴口罩,但我也知道这近乎徒劳:戴着口罩喝喜酒?
情况在年初一下午出现了变化。我家朋友主动打来电话,问“要不这次就算了,下次我们单独一聚?”我爸连原因都没问便满口答应。放了电话,他大声说“初三就不用去了”,嘴角隐隐有笑意。
原本拥挤得人行道只有寥寥几人
晚上,我收到新闻推送,1月25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四川省商务厅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群体性聚餐监管的紧急通知。通知明确“禁止任何餐饮单位和个人举办任何形式的群体性聚餐活动”,已经订餐的应尽快取消或延期举办,且可以通过12315投诉举报违规行为。我把这条信息转给我爸,他依然不肯松口:“大饭店可以做到,小饭店能不能管住?”
初二下午,表弟家里也来了电话:婚礼暂时取消。表弟的爸爸是国企职员,他自己在政府部门工作。紧急通知不仅传达到单位,还因为他正好要办婚礼,父子二人都被单位找去谈了话。
尘埃落定,我跟我爸相视一笑。大学对外传播课上讲,中国是高语境文化,讲究“看破不说破”,有些事明明大家不情愿,却总以“情”之名不得不去做。规范落实到位,其实是为人松绑呀。
吃
论“好”吃,无论念三声或四声,成都在全国都能排上名。每条主干道背后的街巷里,入夜总都能闻到沿街店面飘出的味道,又呛又香。
我每次回去都要去家附近一家面馆吃面。店面很小,装修破落,但味道好啊,是本地饕客私藏的“苍蝇馆子”。老板任性得很,天热不开门,天冷要休息,逢年过节儿子考学,一律不开。今年自然不例外,贴了张纸,因为过年和疫情,2月15日后“视情开门”。
这次就连火锅也没捞着一顿。蜀九香、大龙燚这样的连锁品牌,在我回成都之前就直接微信发文,公开全部门店闭店歇业。老板说得实在,往来半数客人是全国各地的游客:“春节少赚点钱事小,万一出现疑似病例怎么办?”说完达观一笑:“这个叫风险成本。”
饭店关张莫得事,只要超市开门迎客,总是难不倒成都人。易中天讲过在成都人家做客,“女主人每天上班前,都要为我们做好早饭,餐餐四菜一汤一点心,而且一个月下来,居然天天不重样,让我感动之余,也叹为观止。早饭尚且如此,其余可想而知。一家一户如此,其余也可想而知。”
伊藤洋华堂平日的美食
二环路西南方的伊藤洋华堂双楠店,一楼超市各类美食,一眼望不到头。顺便一提,此次疫情,伊藤洋华堂紧急从日本给成都捐赠了500箱共计80万只口罩。
这是我见过生意最好的超市。上海的超市一般开到晚上9点,关门时门可罗雀;这家超市平时开到10点,节假日延长到10点30分,今年更宣布春节期间延迟至11点30。在那些我爸坚持清汤寡水的晚饭以保持健康的晚上,我等他入睡后再偷跑去这里采购,即将闭店之际,结账柜台全开,每个收银机前还排着两三人。
中午11点,超市里人山人海,光等待给蔬菜称重的队伍就绕了两个弯。工作人员将成框的豌豆尖、青椒、菜苔朝货架上倒,原先喊着“看这里”“刚刚出炉的卤菜”一类的叫卖声,变成了“不要急不要急,明天还有”的声音。目之所及,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顾客,全部套着口罩。“这算人多?去年是现在的3倍!”门口戴着口罩的保安指指旁边的海报,大年初一,这份成都市商务局指导、成都零售商协会发出的《全市商业商贸企业责无旁贷,共克时艰共筑疫情防控新长城倡议书》紧急贴上了,按照《倡议书》的要求,工作人员分工把守,他在门口负责观察和劝阻没有佩戴口罩的顾客,“购物车、筐,收银台,定时消毒,都有人负责。当然我们平时也这么做的。”
原本雄心勃勃开至深夜的超市,提前至9点打烊。晚上我照例到这里偷买熟食,品类虽然远不如常,但仍有余货。包装上打上七折的二维码,销售阿姨隔着口罩瓮声瓮气地说:“放心放心,下午做的,做好就拿保鲜膜包上了。”
出得超市,熙来攘往的二环路近乎空旷。这才晚上8点45分啊,过去这时夜生活尚未开始啊。回望夜空中超市蓝红的暖光,胃里升起一阵暖意。
超市员工正在放上新的菜
耍
春节前一个月,我用几大机票预定APP查询,成都以压倒性多数成为是国内旅游最热门城市,直接导致往返机票几乎没有低于9折的——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这些本该让成都人“要不完了”(四川话可理解为“骄傲”)的数据,成了让他们不安的原因。
在全国绝大多数博物馆官宣春节期间闭门谢客的情况下,成都五家博物馆没有动静,被微博文博大V点了名。成都网友留言:“成都的博物馆啊,你们在打麻将吗?”
几乎最后一刻,五家博物馆全部宣布闭馆。不仅如此,青城山、都江堰、文殊院、熊猫基地、西岭雪山、金沙遗址、杜甫草堂等陆续发出告示暂停开放,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全部停止。高速公路全面检测体温、航空公司免费退票、“机+酒”式旅行团暂停……一系列“组合拳”,我预定的节后返沪航班的上座率,从98%下降到45%,又降到36%。
成都之美,最美是街区。比如《成都》这首歌的另一个谬误——“走到玉林路的尽头”——事实上玉林路是走不到头的,确切的说压根就没有“玉林路”。成都至少有23条和“玉林”相关的街道,它们交叉合围,共同形成一片被称为“玉林”的街区。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成片的居民建筑,随着时间推移成了市中心的古朴街景,烧烤串串与咖啡威士忌并存,设计师买手店与老年大码铺共生,又市井又文艺。漫步玉林街区,绝大多数店铺已闭门谢客,路上零星行色匆匆的,多是周边居民。
太古里二层步道空无一人
这几年新晋当红街区,非太古里莫属。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街区:围绕古迹大慈寺建成两层开放式街区,顶级品牌、网红饭店独门独户,悬空步道将这些商户连接,转角处能遇到各色公共艺术品。过去带朋友来这里,总嫌拍照时游人闯镜。如今再来,二层步道上近乎无人。地下一层是赫赫有名的方所书店,拗造型的网红、真爱书的书虫,能挤满书店每一处阶梯。新年造访,直接贴上临时闭店的通知。
太古里一街之隔是成都国金中心,和上海国金中心一样定位,标志是一只趴在半空中的大熊猫。大年三十之前,这里往来人群摩肩接踵,过街人行道长不过20米,一个绿灯也放不完。如今等待过街的不过三四人,广场上难得空旷。一走进国金中心,工作人员立即拦下,持红外测温计朝我额头一照。随后进来的女顾客没带口罩,被暂时“请”了出去。以“服务”见长的奢侈品品牌,所有店员全部戴上口罩。“笑容要在脸上更要在心头噻。”一名店员跟我说,疫情消息一传出,商场就要求他们戴口罩了,但其他城市门店同事在微信群吐槽,当地商场不允许他们戴,“说戴口罩影响品牌形象”。她问我:“你说这么说的人是不是瓜(傻)?”
方所书店平时晚上的场景
商场测试顾客体温
远在上海的朋友跟我讨论口罩究竟算什么垃圾时,尚未全面展开垃圾分类的成都已经有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商场之外,有垃圾桶贴了“废弃口罩废弃防护用品专用”的标志。做好防护的工作人员会对这些专用垃圾桶消毒,然后快速扎紧垃圾袋,装上专用收集车,再对专用垃圾桶二次消毒并换上新的垃圾袋。到1月26日下午,成都市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市共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25460个。
入夜,经过清水河大桥。立拱灵感来自川剧脸谱,望之形若巨肺。杜甫笔下的“春夜喜雨”,正润泽无声。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原本营业至深夜的方所书店临时关闭。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