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甘肃崇信手扎灯笼由“纸”变“布” 更加气派且耐用

原标题:甘肃崇信手扎灯笼由“纸”变“布”更加气派且耐用

新京报讯(记者李傲)马上就要过年了,在过年期间挂灯笼是很多人家必不可少的快乐仪式,不仅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还可以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不过,如今多数都是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灯笼,目前从事手扎灯笼工艺的匠人少之又少。而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三星村,村民王拴祥至今仍保留与传承着这项手艺。传承中也有创新,扎了30多年的纸灯笼,王拴祥现在开始尝试用布料制作,让灯笼能够保存得更久,样式也越来越好看。从小年开始到现在,王拴祥进入到扎灯笼最忙碌的阶段。

村里只有几位老人还会手扎灯笼

灯笼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并流传至今。每年一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高高地挂起大红灯笼,不仅喜庆,还寓意吉祥如意,来年红红火火。

市面上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灯笼,但大多数是机器制作,传统手工艺的纸扎灯笼基本消失了。可在崇信县柏树镇三星村,还有人会这门手艺,那就是因手扎灯笼在十里八乡都颇有名气的王拴祥。

甘肃崇信手扎灯笼由“纸”变“布” 更加气派且耐用

崇信县文化馆供图

王拴祥一直居住在三星村,据他介绍,以前很多村里人都会手扎灯笼,但慢慢随着手艺人年龄的增长,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会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不爱学,而这个手艺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学会的。现在村里还做灯笼的也就一些上了岁数的,但还好,只要还有人会,就算没有失传。”

手扎灯笼只分为扎、糊、贴三步

如今56岁的王拴祥已经做了30多年的灯笼,他表示,最早的灯笼是用竹竿、纸张制作而成的,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扎、糊、贴。“扎就是先把竹竿裁剪好,做成比较薄一点的竹篾,然后根据灯笼的形状来决定竹篾的长度,然后将竹篾搭建灯笼的骨架,这个灯笼的形状就做好了。”王拴祥说,扎的这一步骤,决定灯笼的款式、样式,“如果要做一样大小的,竹篾的削减和扎骨架的时候都要适当,一点偏差可能就会大小不一。”

第二步,就需要糊了。王拴祥称,这个可以用白纸或是彩纸,拿纸张把整个灯笼骨架的四周糊住,“要留下下面的底座和放蜡烛的小口。”王拴祥介绍,底座则要用木板或是硬纸板做成,然后用铁丝绕在上面做成灯笼盘,摆上蜡烛,放在里面。

而最后一步就是贴,把剪好出来的花鸟鱼虫等图案贴在白纸或是彩纸上。但王拴祥表示贴剪纸看似简单,但剪纸制作起来仍然有难度。“样式要好看,要符合灯笼的样子,这也是个精细的手艺,剪的不好看,灯笼就没有美感了。”王拴祥称这样相对简单的灯笼几个小时就能做一个出来。

据介绍,灯笼的种类繁多,有鼠、牛等十二生肖,还有荷花灯、菊花灯以及圆宫灯等不同的样式,但各个精致美观。

改良后用布料扎灯笼

但近几年,纸扎灯笼要被替代了。王拴祥跟新京报记者介绍,现在连自己做的纸糊灯笼已经比较少了,开始改良,用布料做灯笼,“纸扎的确实比较不耐用,遇到雨雪天气,就容易损坏,布料就能稍微避开这个雷区。而且,现在用新布料做出来的灯笼也更好看一些。”

甘肃崇信手扎灯笼由“纸”变“布” 更加气派且耐用

崇信县文化馆供图

相比纸扎灯笼,布料灯笼工艺制作上基本一致,只区分在细节上,“有些骨架的地方用的是铁,这样不容易折断,糊的步骤就是用布料代替纸张,布料的颜色更多、更细腻,用大红布料制作的灯笼颜色上更纯正。”王拴祥称,还有不一样的就是现在会用铝箔纸来雕刻、裁剪图案,“贴在上面看起来更气派一些。”但布料灯笼做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制作一个可能需要1、2天的时间,比原先纸扎灯笼要慢上好多。”

布料灯笼现在比较受大家的喜爱,主要因为外形美观、样式讨喜,关键是耐用。王拴祥表示,如今村里还会这样手艺的人在小年前后就开始制作了,“忙活这些天,正好赶上春节时候用,每年都会做新的,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生活红红火火。”

新京报记者李傲

编辑穆祥桐校对柳宝庆

相关阅读:
A股跌破3千点收官:超3千股下跌,猪年沪指涨14% “三国志”特展世纪坛开展 曹操墓多件文物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