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子客票”背后的地下通信工

原标题:“电子客票”背后的地下通信工

新华社重庆1月23日电题:“电子客票”背后的地下通信工

韩振、王楚

电子客票,为春运返乡旅客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旅客从刷脸到进站,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过程中,个人信息已经穿行了数百公里,并在后台得到了确认。

在个人信息穿行的道路上,有一群人日夜“守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通信工。记者日前走进这群人的工作场所,揭开电子客票背后的神秘面纱。

2019年6月15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将成都列为第一批电子客票的试点城市。根据上级要求,成渝高铁要在2个月内实现“电子客票”进站乘车。

“任务下来之后,我们要进行前期调研、设计方案,采购、安装设备,还要留下时间进行调试,留给我们作业的时间很紧迫。”重庆电务段通信技术科技术主管曾晓玲说。

“我们不能影响白天高铁的正常运行,所有的作业都必须在夜间进行,每天凌晨到四点是通信工们工作的时间。”重庆西电务段通信工区副工长苏传剑说,“重庆西站工区一共有15个人,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作业,最多周六休息一天,有的人甚至连着上几个夜班。”

建设过程中,要把无数根电线接通到电源上。线大部分都在地板瓷砖底下,瓷砖都是混凝土材料,一晚上要不停地掀地板、盖地板。作业时只能蹲着,甚至是跪着。下班之后,很多人的腰疼得直不起来。

同时,工作环境也很恶劣。他们工作的场所是在重庆西站地下三层,没有一扇窗户,几乎不通风。他们工作的地方主要在两个狭小的房间:一个是通信机房,一个是通信电源室。别看这两个房间不大,但作用却很大,分别解决通道、电源两个关键问题。

“水管不通,水是流不过去的。路没有修好,车就没办法开起来。”重庆电务段通信科技术主管张华说,有了电,通道才能畅通,有了通道,旅客的个人信息才能高速传输。

高强度的夜班作业,加上恶劣的工作环境,让不少人产生了消极情绪。“工长黄印和我以及另外两个副工长反复给大家鼓劲儿,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脏活累活自己带头干,终于让大家重新有了动力。”苏传剑说。

“90后”主管工程师杜超,在成渝电子客票建设中负责内江北到璧山6个站点。“当时,大足南站的一个主控板部件出现故障,我一天打了150多个电话来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了,虽然人已经累得不行,但还是觉得很值得。”杜超说。

在通信工的辛苦努力下,43天后,成渝高铁成都东、简阳南、资阳北、资中北、内江北、隆昌北、荣昌北、大足南、永川东、璧山、沙坪坝、重庆西、重庆北等13个车站正式使用电子客票。

今年春运期间,电子客票大放异彩,受到返乡旅客的广泛好评。“尽管我们的努力他们看不见,但看到他们享受到了便利,我们也很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不觉得了。”曾晓玲说。

相关阅读:
浙江: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17例 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天津累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