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载体丰富“九进”活动实现创建全覆盖
居住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直到今日依然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和语言。与此同时,一个特殊的“移动式”法庭在大山里存在着,来自禄劝县法院的法官们通晓当地村民的苗语和彝语,他们背着国徽进入大山,用巡回法庭的方式把法律送到群众家门口,用少数民族语言调解纠纷,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工作。
“因为巡回法庭经常在农村开庭,我们吃住都在农村,大家相处很平等,所以和群众的关系好。”禄劝县法院书记员李光学说。2019年9月27日,禄劝县法院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李光学的话,道出了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特点:夯实载体,贴近群众。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端着架子空喊口号是不行的,载体和方式十分重要。近年来,昆明市坚持认真落实规定动作、着力创新自选动作,在国家民委“六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昆明实际,增加创建“进军营”“进景区”“进基层政法单位”活动。至此,“九进”活动成为我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主阵地、主渠道,实现创建全覆盖,涌现出一批“时代性鲜明、氛围浓郁、亮点突出”的“九进”示范点和鲜活典型案例。
效果形成一批示范点和典型案例
踏进官渡区幼儿园大门,里面是一片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景象。云南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官渡区幼儿园注重引导孩子不断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与体育活动、游戏环节、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方面结合起来,践行“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理念,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孩子心里。
东西寺塔熠熠生辉、大观楼长联举世闻名。西山区利用传统悠久的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精品”打造推动创建工作,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了“三月三”民间艺术节、观音山庙会、云南葫芦雕刻、祖氏滇绣等一批文化节庆活动和艺术精品,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制度化发展、民族文化品牌化创新。
位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云南海潮集团听牧肉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我们是一家人”的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中,给予各族员工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头企业”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带动4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少数民族贫困户105户)参与发展肉牛养殖,帮助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1000元。
五华区陡坡社区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族特色文化,为村民返乡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陡坡社区按照“支部协调引路、协会全程服务、农户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和壮大社区民族特色产业经济。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示范村”“云南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昆明市推动创建活动不断向基层推进,形成了一批示范点和典型案例。
创新从“六进”到“九进”
国家民委要求的“六进”,包括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
然而,昆明市没有仅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而是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进行了创新,把“六进”扩大到“九进”,增加了创建“进军营”“进景区”“进基层政法单位”活动。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是昆明的特色产业,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景区正好可以成为昆明对外展示和宣传民族文化及民族团结工作的窗口。”市民族宗教委监督检查处处长马汝庄介绍,目前,昆明创建“进景区”活动共有10个试点,包括石林景区、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等,用民族文化打造旅游热点,用旅游展现示范创建亮点,打造了优秀民族文化的展演窗口,民族交往交流的联谊窗口和健康民族风情的体验窗口。
“基层是接触老百姓最多、解决矛盾纠纷最多的地方。”马汝庄介绍,“九进”中昆明选取了15个“进基层政法单位”进行试点,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精神,把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等基层政法单位打造成为用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保障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合法权益的排头兵。
其中,雨花派出所充分发挥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作用,找准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的结合点,独创“哨兵工作法”,提升依法治理水平,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前卫派出所建立健全了矛盾化解和排查调处机制,坚持“两个原则、三个凡是、四个一律”执法准则,按照“男女平等、民族平等;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的要求,保障了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禄劝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立足工作实际,强化队伍建设,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而在创建“进军营”活动中,昆明则坚持在建联思想文化、基层组织、支援帮扶、应急处突力量、双拥工作体系“五个建联”上下功夫,走出一条示范创建与双拥工作相融合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市共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个,其中3个自治县先后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石林县被命名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64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67个,各级命名示范创建单位达2129个,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昆明日报记者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