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展夜经济,代表建议开发北京护城河
王曦建议利用好现有的护城河;钟连盛建议在传统技艺、非遗方面多做文章;柳淳风建议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策化与夜经济有关的艺术节活动。
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李玉坤)北京从去年开始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陆续推出“繁荣夜经济13条”和冬季温暖“夜经济”措施,在今年“两会”上,夜经济也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1月16日,三位人大代表走进“新京千龙访谈间”,讨论他们眼中的“夜经济”,并对北京发展“夜经济”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位代表正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摄/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工商联主席、北京宏林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曦建议利用好现有的护城河,发展河道旅游经济。市人大代表、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副研究馆员柳淳风也表示,如果护城河在夜间亮起来,仅常住北京的人来体验的就不少。
市人大代表王曦。摄/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亮出夜经济品牌,改变“单一化”
市人大代表王曦表示,北京发展夜经济以来,城市的夜晚确实亮了起来,老百姓的夜生活也不再局限传统的老三样——吃、喝、演艺,而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和科技元素,为城市消费带来了新的动力。
但王曦也表示,目前北京的夜经济还是比较单一,主题不是特别突出,例如,以王府井大街北侧到美术馆这一带,聚集了很多文化资源,包括人艺、美术馆、嘉德等,还有中华书局、三联韬奋书店等,“这个区域如何利用现有的这些文化资源,来打造夜经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王曦说,北京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王府井、美术馆等,这些文化资源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品牌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柳淳风表示,很多城市因为有自己的文化亮点让大家心向往之,比如乌镇;全世界很多大都市都是因为夜经济而闻名。北京本身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但目前仍然需要一个新的品牌、新的亮点,来吸引更多的群体关注。她建议,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集合学术力量,策化一些与夜经济有关的艺术节活动,让游客在白天逛完故宫、颐和园之后,夜间也有可以去玩的地方。
非遗与年轻人的碰撞,也是北京文化的一大亮点。“发展夜经济可以在传统技艺、非遗方面多做文章。”市人大代表、北京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钟连胜说,以前来北京旅游,类似长城、故宫这些景点最火爆,现在像国家博物馆、美术馆也常常有很多人排队,随着珐琅厂在内的非遗国家级技艺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希望能了解传统技艺。
市人大代表柳淳风。摄/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把文化放到商圈里,提高经济效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扩大夜间经济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代表王曦建议,发展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北京可以借鉴美国纽约的百老汇,百老汇大道两旁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剧院,已经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来这儿感受音乐剧,每天晚上各个剧场基本都是人满为患,演艺活动也带动了周边消费的发展。
像北京天坛,夜间经济也不能仅仅是灯光秀,可以以天坛为核心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聚集区,盘活周边的商业资源。
三位代表在谈到这个话题时,都提到了经济效益。王曦表示,夜间文化旅游最后还是要落在消费上。把文化放在商圈里,把旅游资源跟经济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形成夜间经济。
柳淳风表示,以前大家参观颐和园或者故宫,到这里看一眼就行了,现在大家更注重的是体验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一些商业元素放进去,创建一个优美的、良好的过程,打造好的场域给有需求的人。”
市人大代表柳淳风。摄/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建议利用护城河,打造北京河道夜游
在访谈中,三位代表也提到一些发展夜经济的具体做法。市人大代表柳淳风介绍,中国美术馆观众量很大,经常出现排队几公里的场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美术馆常常在夜间开放一些专场展览,举办专题性活动。去年中国美术馆邀请廖昌永先生举办专题性的吟唱,美术馆根据他吟唱的内容,搭配了对应的藏品,还进行一些新媒体的艺术展示。活动受到大家的关注,好评如潮。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未来美术馆还会再举办类似的夜间专场活动。
代表钟连盛介绍,去年夏天,北京珐琅厂举办“梦幻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活动,向公众展示景泰蓝的生产制作过程,观众还可以自己动手感受非遗技艺。活动不仅吸引了四九城的市民举家前来参观体验,还带动了景泰蓝的销售。钟连盛表示,这给了他们很多启发,现在很多非遗项目都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借助非遗展示的平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成为南城夜经济的一个亮点。
王曦建议,北京可以利用好现有的护城河,发展夜间文化旅游。“一个城市有了水,这个城市就活起来了,北京的护城河在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设计了行船的功能,这方面是否可以做为夜经济的一个亮点来打造?”王曦说,如果把护城河开发起来,一年四季三季可以运营,“不要说外地游客,仅北京本地居民的人来体验的就不会少。”柳淳风说。
新京报记者陈琳李玉坤协作记者王嘉宁
编辑李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