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英语排在上海话之前,地铁这样报站是“文化自信”不够吗

原标题:英语排在上海话之前,地铁这样报站是“文化自信”不够吗

摘要:“上海是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但这不能以栖身本土文化为代价。”钱程说。

英语排在上海话之前,地铁这样报站是“文化自信”不够吗

“7年前我作为政协委员,曾提出在上海的公交轨交上实行上海话报站。”今天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专题审议会场上,市人大代表、上海滑稽剧团有限公司副团长、演员钱程说道。“当时我得到的答复是,先做试点,现在试点了7年,我想应该成熟了吧。”

目前,上海只有16号线实行上海话报站。“我觉得它报站的内容和顺序也有问题,先报普通话,再报英语,最后才说上海话,我觉得这方面不够有文化自信,我想一定是本国语言要放在前面的。”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但这不能以栖身本土文化为代价。”钱程建议,应该在上海的公交和轨交上实行上海话报站,这引发了与会代表们的共鸣。

他认为,应该让公共交通成为传承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场所。“我们说记住乡愁,无非就是味觉、视觉和听觉。有时候我们到国外景点旅游,听到有上海话,就算不认识,也会上前搭讪两句,这就是乡音,只有记住乡音才能记住乡愁。”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徐佳敏

要建设科创中心,科技馆却“留不住人”,如何才能盘活科普资源? 春节前夕,这家企业给上千名产业工人发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