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
1月15日,最高法院下发《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改革举措和程序规则。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对法官的审判权进行有效监督、建议司法干部加大交流力度、加大民事调解奖励机制,让小的矛盾解决在诉讼前端……昨日,在密云代表团讨论两院报告时,多位代表就两院工作提出建议。
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就代表们关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最高法昨天召开了试点工作部署会,下发了《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改革举措和程序规则。
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方案和办法出台
据了解,去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正式授权北京法院“全域”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1月15日,最高法院下发《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改革举措和程序规则。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将有利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诉讼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全面促进司法公正、提升程序效能。
根据中央审议通过的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改革试点重点围绕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五个方面展开,同时允许试点法院暂停部分民事诉讼法的适用。
知产院3年完成15万余起案件评查工作
在讨论两院工作报告时,多位代表对法院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记者了解到,在强化审判监督管理方面,北京法院规范了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加强规范化建设统一裁判尺度;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工作机制。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审判质效相关问题,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制定《关于案件随机分配的规定》,完善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机制。健全案件质量评查体系,着力探索实施覆盖全体法官的常规评查,2017年、2018年、2019年共完成15万余起案件的评查工作。加强对审限延长、扣除审限的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不规范扣除审限问题。加强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工作,针对审理时长不同分类制定清理工作目标,建立“治标又治本”的长效工作机制,2019年全市法院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同比下降23.6%。
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金额逐年递增
伴随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创新的引领保障作用。
在知识产权审判创新方面,2019年,北京法院分解细化证据规则、赔偿计算、技术事实查明等26项具体工作任务,着力破解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裁判标准统一等问题。知识产权法院尝试审判委员会“全席审判”,实现院庭长办案“全面覆盖”,实现审判监督管理“全程留痕”,推动让审理者裁判与多元监督管理“双融合”。创新符合知识产权规律的专门化审判机制,建立商标行政速审机制和二审民事速裁机制,创新技术调查官机制,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
在案件赔偿金额方面,依法合理增加侵权赔偿数额。以涉外案件为例,5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平均赔偿额度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案均286万元。知产法院受理的音乐喷泉著作权纠纷案、中国首例声音商标案、“双十一”商标案等,都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密云区人大副主任孔令昌认为,如何对法官的审判权进行有效的监督是个问题,应该要形成有效的、闭环式的监督体系,同时建立开放式的办案体系。“对好的法官予以奖励,对长期出问题的法官,没有落实以人民利益出发的法官予以惩戒,使法官对手中的权利有敬畏感。”
市人大代表、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禄征对法官人才的培养提出几个建议。他表示,法官人才培养尤其是基层法院非常不容易,要给予法官社会尊荣感;优化绩效匹配奖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同时要加大执行力度,授予法院一定的权利。他表示,被执行人故意隐瞒资产,法院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没法找到资产,应该给予法院一定的权利,让法院系统查人找物更加方便。
市人大代表、密云区高岭镇石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宝君对诉源治理特别关注。他建议加大民事调解的奖励机制,让小的矛盾在村里民调解决,“村民就不往法院跑了,也能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的实际困难。”另外,他建议要在基层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特别是农村社区,加大防诈骗、非法集资等案件的宣传,保护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切身利益。
新京报记者陈琳
编辑樊一婧校对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