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政协委员厉震林:不专业不研究,那不是建言献策,那是添乱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厉震林:不专业不研究,那不是建言献策,那是添乱

摘要:多年来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文化教育领域,他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没有专业分析,那不是建言献策,那是添乱。”

市政协委员厉震林:不专业不研究,那不是建言献策,那是添乱

南昌路100弄2号,一条弄堂里不起眼的石库门房子,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厉震林这些年不知道来过这里多少趟,他更习惯称呼这里为“老渔阳里2号”:“当年要求召开党的一大的通知书,就是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

“它是建党十月怀胎的‘秘密摇篮’”。今年上海市两会,厉震林再次提交提案,希望进一步发掘老渔阳里2号的历史价值和红色文化内涵,并建议以此为中心全面展示党中央机关在上海12年指挥中国革命的历史。

上海红色文化发掘是厉震林持续关注的问题之一。多年来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文化教育领域,他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没有专业分析,那不是建言献策,那是添乱。”

讲好党中央机关驻扎上海12年的红色故事

短短一条渔阳里,贯通南北,一头连着淮海路,一头连着南昌路。靠近淮海路的一段被称为新渔阳里,靠近南昌路的一段则被称为老渔阳里。这条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弄堂,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如今,人们更熟悉的是位于新渔阳里6号的团中央机关旧址;却不知不远处的老渔阳里2号曾上演过怎样的时代风云。

“老渔阳里2号不仅是中共‘一大’举办后第一个党中央机关旧址,还筹备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这里还诞生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第一批共产党员、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份党刊《共产党》……就连中共一大召开前,要求各地相继建立起党组织、要求各地代表前来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通知书,都是在这里发出。”查阅史料,寻访党史专家后,厉震林在去年上海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进一步重视渔阳里的历史价值,从事电影研究的他在标题里用了“建党风云”这样颇有画面感的词,希望被人为隔断二十多年的新老渔阳里统一规划,整体推出,再现其厚重红色历史和文化内涵。

去年4月30日,改造后的新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向公众开放。今年两会,厉震林继续提交提案,直接建议“将老渔阳里建成党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厉震林认为,上海虽然有多处党中央机关旧址,却没有系统再现党中央机关12年在上海指挥中国革命历史的场所,“这段历史不该成为空白,通过地位特殊的老渔阳里2号串联起上海其他旧址,把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整合,把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这段红色故事讲好。”

连续两年提交关于渔阳里的提案,厉震林在“急”什么?“中国日益开放,这些年我跟许多国际友人交流,发现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一般是这些关键词——‘工人阶级代表’‘工农联盟’或者‘农村包围城市’。”厉震林说,尽管这些印象没错,但他也希望这些国际友人能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是由一批最优秀、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国际视野结合中国国情所领导的:“通过渔阳里这样具象的场所,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活动的历史,对于更全面认识党、了解党的丰富内涵有帮助。”

一部戏演20年,上海能不能,敢不敢?

去年5月,以色列话剧《安魂曲》登陆上海舞台。让厉震林印象最深的是在2019年上海的舞台上,仍然尽可能地起用了1999年首演时的原班人马,演员们平均年龄超过55岁,年纪最大的已经85岁。“30年时间演员们一直不断表演同一出戏,他们对角色的感知和自身生命历程的领悟融为一体,这样的演出怎能不打动人?”厉震林十分关注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步伐,今年两会上也带来相关建议。

“上海打造精品的意识必须加强。”厉震林历数世界知名戏剧:《猫》首演于1981年,光在百老汇就演了18年;被称为首部引进上海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早在1985年就登上舞台;目前正在上海巡演的《歌剧魅影》诞生于1986年。相比之下,目前国内不少舞台作品采取立项申报资金支持的模式,一部戏剧完成后演不了多久就封箱下线,既难以推出让观众满意的精品,也无法让演出在市场检验中不断打磨。“目前国家艺术基金已经有了相关项目至少演出40场的规定,我们的创作目标应该是常演不衰的精品。”在厉震林看来,今年上海推出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品质上乘并已积累了不俗的口碑,“上海要借鉴国际经验,大胆地为一部戏成立一个公司,专业经营,不断打磨——精品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不管是从事戏剧工作的人还是普通游客,到了美国纽约总想去百老汇看一看。”厉震林回忆,当初自己前往百老汇时有些失望,想象中金碧辉煌剧场其实十分简朴,甚至有些陈旧。如今漫步于环人民广场区域的上海演艺大世界,他感慨上海近年来文化设施的飞速发展:“上海各类演艺场馆设施设备,在国际上都算得上领先。但能不能像百老汇一样,具备让从专业人士到普通游客都去一探究竟的吸引力?”

“上海市民已有了观看演出的习惯,但一座城市演出的主体观众还应包括游客。”尽管近年来上海演出市场日益繁盛,但在厉震林看来仍然不够:“澳门的《水幕间》天天演,游客将此作为一个旅游项目,花钱购票观看。上海有没有这样能成为旅游品牌、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的演出?”厉震林建议上海对此应有相应规划,各类演出完全可以成为上海夜间经济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但与东京相比,目前上海的演出规模还有不小的差距:“应该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和院团加入其中,让‘夜上海’更加丰富。”

厉震林还透露,上海和曾被誉为“欧洲文化之都”的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共同获得了一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表演艺术方面的荣誉,有望于今年3月“官宣”:“上海应抓住这些契机,作为推进亚洲演艺之都建设的引擎。”

下一个电影重点:“社会议题”剧

“近年国产电影票房前20,一半是上海出品!”作为电影领域的专家,厉震林十分关注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是他今年将带上两会的议题。上海将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不仅一批业已成名的导演将公司开到上海,拍出《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入围过戛纳电影节的毕赣等一批年轻导演也在上海开设工作室,“上海电影生态曾经一度‘沙化’,近年来正逐渐修复。”

但厉震林仍有忧虑:“电影领域‘上海出品’的品牌打响了,但这些电影跟上海关联度不够,主创没在上海选择,影片中也看不到上海形象。吸引电影人才可以靠政策,但留住他们不能只靠优惠。”

2017年底上海发布的“文创50条”,第一条就是要“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跟浙江等省市的影视基地相比,上海在电影摄制方面并不占优势。”厉震林记得自己在横店看到的场景:“剧组一夜之间要找1000个群众演员剃成光头,上海可以吗?横店可以。这里电影摄制产业已经十分细化,光‘上海街’就盖了好几条。横店模式上海无法复制,相比之下上海的地价太贵了。”

在厉震林看来,上海可以利用郊区已拆迁的工厂搭建摄影棚,力图在电影创制链条上“中部崛起”,但更应“两端强化”抓好电影头部创意立项和末端的制作发行。“上海可以充分发挥国际化的优势,吸引集聚国际人才。”他向记者“爆料”,目前已有来自德国、荷兰等国家的业内顶级“大咖”看好上海,准备前来发展:“他们都曾在好莱坞取得成就,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正是集聚了全世界的人才。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下一站上海’,他们的答案是一样的:看好上海的未来。”“我们现在的电影,必须锁定‘00后’的观众。”厉震林透露,中国某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导演,正在筹拍的下一步电影将采取“竖屏”模式。

在于国际影人的交流中,厉震林一定会问一个问题:“你们想看怎样的中国电影?”答案出乎意料,许多人直言是“当代中国题材的电影”。“很多人以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就要拍武侠片。过去外国观众的确喜欢看武侠片,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变化,这样的想法也在变化,应该支持当代题材的电影‘走出去’。中国电影要面向国际,首先应该面向一带一路国家。”

厉震林认为,印度电影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厕所英雄》《摔跤吧!爸爸》都是票房口碑双赢的作品,这些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技巧并不新鲜,但题材太好了,这是中国电影该发力的方向——‘社会议题’剧。社会议题电影不仅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影的需求,也是国内电影市场的渴求,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市场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他也特别提醒,拍摄社会议题电影必须把握好度,切忌过度戏剧化、极端化导致焦点模糊。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题图来源:张海峰摄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阅读:
中国海警舰艇首访菲律宾 菲指挥官回击菲媒质疑 回呛美国施压 英首相:若反对华为告诉我替代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