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海淀:充分运用司法救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把救助被害人的事情做到底
北京海淀:充分运用司法救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图为办案组成员通过手机预约挂号并陪同老姜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正义网讯(记者杨永浩通讯员冯琳)办完案子,让被告人受到应有惩处,还帮深陷困难的被害人申请到司法救助金,就算案结事了吗?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在前往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朱山村向被害人老姜发放10万元司法救助金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老姜现年65岁,曾在北京打工。2019年3月27日,老姜与一同打工同住一处的苗某因为日常琐事发生纠纷,苗某用木凳击打老姜头部,致其头部受伤,后经司法鉴定为重伤二级。
案情本身并不复杂,苗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也供认不讳,最终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然而,检察官在办案中了解到,被害人老姜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在北京打工时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积蓄。此前住院救治时,老姜共花费了4万多元,除了他打工的雇主垫付了2万元之外,还欠医院2万多元医药费。
老姜被雇主派人送回山东老家休养后,仍存在手术后遗症,根本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面对高额的继续治疗费用,老姜根本无力承担。同时,被告人苗某已73岁,经法院确认,确无经济赔偿能力。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联手山东当地的检察机关,共同对老姜开展救助。”海淀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杜琳告诉记者。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山东检察机关的全力支持。
在山东省邹城市检察院的协调下,老姜入住了当地的敬老院,并由专人看护。此外,老姜还办理了残疾人证和低保手续,生活一下有了着落。可此前受伤产生的医疗费用怎么办?经综合考量,海淀区检察院为老姜依法申请到10万元司法救助金。
2019年12月4日,办案组的检察官们来到敬老院发放救助金,原以为会是皆大欢喜的热烈场面,可没想到,各方在座谈中出现了很大的意见分歧,申请到的10万元司法救助金怎么管怎么用成了争议焦点。老姜的弟弟认为钱应该由他代为保管,而且自己对哥哥术后的照料和看护应该有所补偿。而敬老院和民政部门也提出,如果由他们代管,后续的使用、办理相关手续等,对于几乎不怎么识字的老姜而言过于复杂。
“我们虽然已经把司法救助金打进老姜名下账户,但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杜琳说,可以就这么把钱放下结案离开吗?显然不妥。杜琳与办案组成员商量决定,要把事情管到底!
为老姜申请司法救助金,主要是为老姜支付头部手术的费用,因此,这笔钱应当主要用来偿还老姜之前的医疗欠款和支付后续手术费。但老姜精神状况不稳定,担心手术风险,经常萌生出不想再做手术的念头。于是,办案组成员陪同老姜兄弟俩驱车几十公里赶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让医生详细讲解尽快做手术的必要性,打消兄弟俩的疑虑。
“做吧!”老姜在意识清醒时,作出了自己的决断。办案组成员放心不下,又帮老姜办理了住院手续,妥善安置后才最终离开。
“通过办理这起案件,我们对‘案结事了’4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海淀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高松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