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了打通这条极高风险的隧道,他们给龙门山断裂带装上了“脊柱骨”

原标题:为了打通这条极高风险的隧道,他们给龙门山断裂带装上了“脊柱骨”

新华社成都1月13日电(记者谢佼)成兰铁路茂县隧道12日全线贯通,川西北高原即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成兰铁路建设者在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带核心部位,开创性地使用“仿脊柱”隧道设计,历时74个月,最终打通了这条极高风险隧道。

茂县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光明镇,隧道穿越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带核心部位长达700米,全长9913米,属极高风险隧道。

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活动断裂核部,受构造挤压,隧道围岩极其破碎,呈粉末状,原始地应力高,隧道发生了严重的挤压变形,最大单侧变形量达190cm,拱顶沉降值达到78cm,变形量在国内在铁路建隧道中罕见。

中铁二院成兰铁路隧道设计负责人姜波说,按照常规设计,活动断裂可能发生的错动和位移极易造成隧断路毁。最终,设计方案从动物脊柱获得灵感,由将断层带的隧道结构设计为34个短节段和超宽接缝连接,使隧道具备适应错动及转动的能力。

该设计和传统硬木“玩具蛇”有类似之处,是我国隧道科学研究者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的灵感,试验表明,该设计可大大降低活动断裂错动的危害,同时易于修复。

在施工中,隧道采用高度机械化施工,实现“快挖、快支、快锚、快封闭”,创新采用分次多层支护、长短锚杆组合的变形主动控制支护体系,最终成功通过变形段落。

成兰铁路成都至黄胜关段位于四川省境内,起于成都市,向北延伸,全长275.8公里,桥隧比79.37%,设计时速每小时200公里,于2013年10月正式开工。

74个月里,建设者们相继攻克技术难题,形成“成兰铁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在全国推广,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6项,形成省部级施工工法5项,为我国西南地区软岩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成兰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经茂县、松潘、九寨沟等高原县,最终抵达甘肃兰州,是我国又一条高原“天路”,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密切西南、西北间联系。

相关阅读:
国家图书馆推出鼠年春节文化组合大餐以飨读者 农业农村部:严防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