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部反腐专题片热播,几个“第一”你注意到了吗?
[学习小组按]
今天,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召开。昨天,在全会召开前夕,一部系列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央视开播。
与以往的反腐力作相似,多个“老虎”出镜现身说法。吸引小组注意的是,第一集“擘画蓝图”中有多个“第一”,突显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小组做了梳理,一起来看。
第一个挂牌的省级监察委员会
按照党中央部署,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率先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是第一个正式挂牌的省级监委。
山西省监委查办的留置第一案,同样非常具有典型意义,那就是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郭海案。
国家为何要成立监察委员会,我们可以从此案中得到一些答案。
这个案子的一个特点就是久办不决:早在2014年,“德正系”公司资金链断裂崩盘,山煤集团损失高达43亿多元,多个部门就对郭海开始了调查,但3年时间仍停滞不前。
这些部门包括:公安局、省检察院、省国资委纪委,大家互相都知道调查的是什么案子,但都互相保密、不通气。当时,省国资委纪委对郭海作出开除党籍处分;省检察院找到郭海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但当时法律规定,国企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管辖权限在公安机关,不在检察机关;但公安机关职务犯罪案件又办得很少,重点主要放在“德正系”公司如何诈骗上。
于是,郭海案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九龙治水”造成监管死角,“有后台”、“平安着陆”等小道消息不断流传。
山西省监委成立以后,迅速对郭海采取了留置措施,郭海还主动交代了受贿1600多万元的情节,仅3个多月时间,就办结了这起拖了3年的积案。
国家监委留置第一案——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案相关文书
国家监委留置第一案
2018年4月1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挂牌不到10天,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被采取留置措施。
《国家监察》专题片中,王晓光在镜头前讲述了他如何进行串供、销赃的细节。
在得知被取消十九大代表资格后,王晓光买了专用电话号码,和涉案人进行秘密联系,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头,发短信就是“家、球、园”三个字,代表“来家、球馆和公园”。
此外,王晓光还在忙另一件事,就是销赃。他家里有个房间专门放赃物,仅茅台就达4000多瓶,而且这还是他处理掉部分茅台后剩下的。
王晓光先把茅台年份酒倒进酒坛,但还觉得不保险,又把酒分批倒进了自家的下水道。他的老婆看到后感叹:“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王晓光还和关系密切的企业主违规操纵所控制公司的股票价格,将资金和交易挂在亲戚朋友账户名下,盈利达1.6亿元。
在侦办这个“第一案”时,由于《监察法》对监察机关的调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监察机关也对王晓光进行了“全流程、全要素”的监察调查,即走了纪委监委审查调查的全部流程,使用了《监察法》规定的各项调查措施,最终,案件取得了突破。
王晓光案还为治理“茅台乱象”提供了更多线索。经查,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国仁不仅政治攀附王晓光、王三运这样的领导干部,他的妻子儿女仅从违规经营茅台酒中,就获利2.3亿余元。有商人还为袁仁国订做了一只5公斤重的金鼎,上面还借用清朝诗人写的“酒冠黔人国”,把“人”换成了“仁”,以“仁国”两字来讨好他。
第一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
2018年7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待了一个特殊的来访者。他是专程从石家庄来投案自首的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这是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第一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
专题片也播放了艾文礼投案时的镜头。他先后4次主动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交代有关问题,带来的3个箱子的礼品礼金,占据了半个桌子。用艾文礼自己话说,那种滋味“真的是叫无地自容”。
投案前,艾文礼心里有过侥幸、有过彷徨和纠结,吃不好、睡不好,还有对孩子们的愧疚;投案后,被判8年有期徒刑的他,更坚定地认为当初选择是正确的。
除了艾文礼,另外一个投案自首的秦光荣,是监察体制改革后第一个投案的原省部级一把手。
正如秦光荣自己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所以家里面接连出了大问题,老伴收取红包礼金数额都很大,儿子也是违纪违法胆大妄为,经济上出了问题。”
在儿子秦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后,他思前想后,最终向组织主动交代了问题。
秦光荣北京通州的别墅面积约1200平方米
秦光荣老家永州修建的“秦家大院”,主体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除了上述几个大案,专题片还披露了一系列数字: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57.9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07.9万人次,占总人次的68.4%;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8万人次,占24%,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6万人次,占3.8%,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6万余人次,占3.8%。实现了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专题片的后四集同样情节紧凑、细节详实,《全面监督》里,赖小民以及华融公司多名原高管现身说法;《聚焦脱贫》回顾去年影响极大的安徽阜阳“刷白墙”事件;《护航民生》一开篇,就揭露了一张医药领域的利益网;《打造铁军》把镜头对准了纪检监察干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