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昆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

原标题:昆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也被称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昆明市不仅涌现出一批彻底改变“脏乱差”旧面貌的农村,同时,各村依据村情更建立起维持“洁净美”的长效机制。

两次改造村内厕所

走进晋宁区昆阳街道下方古城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路边见不到乱丢的垃圾和乱堆乱放的杂物;池塘沟渠水质清澈,还设有专用的洗菜池和洗衣池;14座公厕干净卫生,每个公厕均有人定期清扫;这是这个村庄留给外人的第一印象。

但在10余年前,这里的环境卫生也曾是“脏、乱、差”,下方古城村三支部书记郑宝坤回忆,2007年新一任的村领导班子针对村民普遍反映的卫生状况差的情况,决定改建公厕、清理村庄道路。但由于这些工作均涉及个人利益,工作一度难以开展。

“当时有的人把用剩的建筑材料、木柴、石头都堆在了路上,有人听说村里要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不仅辱骂村干部,还在‘看风向’试探村委会会不会动真格。”郑宝坤说。为此,下方古城村先后召开了党员大会、户长会等会议,讲清楚整治人居环境的道理和好处,争取大部分人的支持。同时,引导村民自觉清理占道的杂物,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自己不清理,村集体清理所产生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通过党员干部作表率、大小会议讲政策后,村里大部分人清除了占道的杂物。公共厕所的改造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村集体出资的方式也得以顺利开展。原先的旱厕全部改建为条式水冲厕,此后又再次改造为更为节水和卫生的蹲坑式水冲厕。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整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均通过污水管网流入了污水处理厂。村内原先废弃的烂泥塘也整治为水质清澈的景观池,原先无任何防护设施的10余个水井,通过遮盖井口、安装抽水设施改造成安全可靠的洗衣池。

净水扭转村庄面貌

对于石林县鹿阜街道阿乌村委会上赵公庄村来说,净水是这里的“门面”。

如今的上赵公庄村,人居环境堪比城市小区,广场、池塘、绿化一样不缺。微风吹过池塘,小洋楼的倒影便在水中跳跃起来。无论是道路上还是自家院落前,上赵公庄村都看不到垃圾废物,更看不到污水。

但在10年前,这里又是另一番模样。那时,瓦房遍布、布局杂乱、污水横流。改变始于2013年,在新农村“六清六建”工作的基础上,幸福乡村建设一步步推进。阿乌村党总支书记杨金富回忆,为了改善村庄环境,治理污水成为重点工作。村庄中心原来种莲藕的4个池塘,先后改建成了景观池,并修建护栏,种上树木。

2014年,通过向县环保部门争取70万元补助资金,余下资金缺口由村组自筹和村民出资的方式,建设农村污水管网1500米、氧化池1个,净化水体。同时,随着石林县对巴江的治理,上、下赵公庄河段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该村筹集资金2000万元,建设文体广场1800平方米,以及标准化卫生公厕10个、垃圾房20个。通过门前三包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把垃圾清运、环境卫生保洁承包给专人进行管理,聘请低保户、困难户负责村级主干道、公共区域的清洁打扫。村小组每人每年出资20元,专门用于购置打扫工具、清运垃圾。通过多措并举,往日脏乱差的环境一去不复返。

上赵公庄村将打好“绿色”这一品牌,充分利用“天蓝、地净、水清”等自然条件,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把无公害蔬菜种植、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把村庄打造成村美、民富、产强的巴江绿色明珠。

建章立制推进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多项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除去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外,项目建设和后期维护也还需要村委会、村小组出资保障。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各村依据实际情况“各显神通”。

集体经济较为强劲的下方古城村,依托共青团组织、妇女协会、民兵组织、老年协会开展保洁工作,经费由村组拨款。因建房等原因需临时占用道路,须提前报村组批准,预交占道保证金。

对于集体经济发展较慢,无力承担保洁、治理费用的村庄,也有办法整治人居环境。晋宁区晋城镇沙堤村委会集体经济仅3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在“建章立制”。

沙堤村党总支书记郑坤明介绍,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委会制定门前三包制度,要求村民每天花五分钟清扫自家责任区域。给普通党员安排卫生监督岗,负责监督相应区域的保洁工作,村干部带头做好门前三包和道路杂物堆放整治工作。同时确立了考核与奖惩挂钩的管理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和党建工作中。如有村民违反村规民约,经村“三委”核实后,将以户为单位,在村民大会上通报,并纳入黑名单公示,取消该户在沙堤村3年的福利待遇。

若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监督不力、不以身作则,年底考核不合格,村党总支将报请上级党委作出相应处理。沙堤村通过“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的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机制。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加快补齐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昆明日报记者程权通讯员赵青毛利雄)

昆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 中青报记者叶研谈大兴安岭火灾“三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