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些不是在科幻电影里,而是在你经历的春运里

原标题:这些不是在科幻电影里,而是在你经历的春运里

新华社上海1月11日电(记者贾远琨)从归乡人彻夜排队守望窗口、大雪封路千里救援、塞成罐头的绿皮车厢,到买票订餐尽在“掌握”、高铁动车昼夜运转、无纸化乘车从容淡定……你以为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春运的全部?不!走进“幕后”你会发现,科技改变春运,正在加速度快速行进。

——它走路有点“飘”,但是特靠谱!

走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务段上海信号工区,你会看到一位能飞檐走壁的“铁路小哥”正在进行设备巡检。它长着一双大眼睛,行进途中可以拍摄出高清影像。它倒挂在天花板上,始终“倒立”行走,但头不晕眼不花。不经意间,你可能会被这个走路飘飘忽忽的家伙吓一跳,但请放心,它工作起来特靠谱。

巡视监控是“铁路小哥”的基本功,数据检测则是它的高级技能。巡视监控采集到的数据可以以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机房内的终端电脑上存储,同时完成多达900项的设备数据判断,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告提示,实现设备机房24小时智能化巡检。

——“抢活干”还能做的又快又好

夜里11点是高铁商品仓库最忙碌的时候,次日始发高铁运输的商品出库以及终到高铁商品移交、新进商品入库都会在这时候开始。高铁商品配送仓库里,除了4名工作人员进行操控系统作业外,剩下的工作都交给了6台智能机器人,它们按照各自的路线准确寻找商品,将仓库的“人找货”革新成“货找人”,提升了商品仓库容积率,缩短了人工配货时间,强化了食品安全把控,大大提高了高铁商品配送效率。

——“掘地三尺”的“探暗神器”

春运列车高速飞驰,与铁路信号设备的安全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像信号电缆这样的设备深埋地下,排布错综复杂,仅上海虹桥枢纽地区38公里的线路上,就有4940根主干电缆,信号电缆的排查工作既耗时又费力。“探暗神器”——信号电缆探测仪上线以后,只要在一端的发码器上输入电缆长度,只需10秒,就能通过信号电缆回路,精准定位电缆,为设备排查节约了更多时间。

——它最大的心愿是“劳而无获”

你见过在高铁线路上开行的“小跑车”吗?它配有独特轮毂、豪华敞篷、高端内饰、高清电子屏、行车电脑……深夜,复兴号列车入库休息时,它就在高铁线路上“登场”,把重点线路再重走一遍。这个神秘的“小汽车”被称为双轨探伤仪。探伤工作,是利用各式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定期给轨道进行“体检”,排除钢轨损伤隐患,保证每一趟高铁列车安全运行。

——接触网检测中的“天眼”

接触网是为高铁运行提供动力的基础设备,距离地面5米多高,平时至少需要5个人推着5米多高的车梯,一路走走停停进行检查,4小时也仅能检查1.3公里。在上海高铁维修段有这样一台4C检测列车,每次巡检以80公里的时速对高铁接触网设备进行全方位、全截面的立体式拍摄、测量,通过图片和数据把接触网设备状态呈现在电脑上。辅以智能分析和人工确认,设备缺陷无一漏网。这台检测车的车顶和两侧,共有30多个摄像头,如同人的眼睛一样,死死盯着接触网设备的每一个“关节”、每一根“骨骼”,在眼睛一眨一眨之间,记录下了设备的状态。

——它给动车做全方位“体检”

动车出库运行前先要过它这一关。动车检修机器人系统采用双3D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动车组相关零部件外观故障的全自动检测和报警,一级检修点覆盖率达90%以上,碳滑板磨耗、闸片厚度测量精度达0.5mm,排障器与撒砂装置高度测量精度达1mm。目前,上海虹桥动车所日均实施10个标准组的机器人检修作业,通过优化机检流程和生产组织,实现机检一级修时长相较人检缩短8%,每标准组机检一级修可减少2名检修人员。自实施人机交替模式以来,机器人系统准确发现并预报了风管卡箍松脱、轴端盖螺栓丢失、齿轮箱防松铁丝断、注水口盖板打开等典型故障及隐患。

平安春运离不开科技助力。这些春运保障“科技部队”战斗在幕后,时时刻刻关注着铁路运行安全。它们不仅忠于职守保障安全,还能学习智能本领服务春运。

相关阅读:
郜林发文告别球队:感谢恒大 这次可能真要说再见 王卫东当选西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图/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