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八方“候鸟” 做“余热”文章

原标题:聚八方“候鸟”做“余热”文章

本报1月8日讯(记者陈丽园通讯员陈创淼郑峻敬)“很开心能够加入‘候鸟’人才工作站,让我们汇聚在海口,能够老有所为,为建设海南自贸港贡献力量。”“我是一名翻译,加入‘候鸟’人才工作站后可以教大家学习英语。”1月8日上午,在秀英天海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来自天南地北的“候鸟”人才齐聚一堂,结识交流,一起共创新时代的精彩社区文化,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

“候鸟”人才形式多样

当天上午,秀英天海社区举办迎新春联谊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各个领域的“候鸟”大展身手,带来乐器演奏、歌舞表演、模特走秀等精彩节目,更有中国书法研究会会员张金国带来书法展示。“来海口不仅仅是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与海南人民携手共建未来,能发挥余热为海南作出新的贡献,是我的荣幸。”来自哈尔滨的李艳君告诉记者,她此前从事翻译工作,于2008年退休,第二年就来到海口。加入天海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之后,让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目前,李艳君正在海口一家训练营里当英语老师,用自己所学为海口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儿子在海南人才引进政策下也参与到海南的建设中来,我们一家人已落户海口,一起为建设海南自贸港发光发热。”李艳君笑着说道。

“候鸟”人才已成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人才补充,在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方面,秀英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据了解,秀英区积极发挥党建对“候鸟”人才的引领凝聚作用,以引智为重点,以服务为抓手,在人才引进制度化、人才管理精细化、人才发挥作用常态化上下足功夫,善待善用“候鸟”型人才,打造“候鸟”人才新高地,成立了天海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东方洋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海秀镇“候鸟”人才工作站等3个“候鸟”人才工作站。特别是天海社区以“党建引领、服务发挥”为思路,探索实施“一个人才工作站、一个党支部、一个信息数据库、一套工作制度、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模式,开放引才、凝心聚才、精准用才、真心爱才,形成人才发展与城市建设互进互促的双赢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天海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于2019年被省委人才发展局评为全省十个“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之一。

向“候鸟”人才借智借力

“我们会根据‘候鸟’人才的具体特点,切实发挥‘候鸟’人才的积极作用,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作出更大的贡献。”天海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海社区登记在册的“候鸟”人才271人,其中高层次“候鸟”人才共6人,这些“候鸟”人才涉及国企、高校等领域,涵盖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等高层次人才。天海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还曾多次举办座谈会、文艺汇演、义诊讲座等活动,增进“候鸟”相互交流,丰富“候鸟”的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的宜居宜学氛围。

下一步,秀英区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理念、更开拓的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对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营造人才聚集的优良环境,完善“候鸟”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窗口、纽带和桥梁作用,向“候鸟”人才借智借力,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相关阅读:
文化进万家文艺慰问走进三江镇 海口打通“生命通道” 集中治理行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