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原标题: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曾经8000门过门笺需要一家人忙活一整个冬天,而现在机器制作只要几天

新京报讯(记者杨亦静)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除了这些全国统一的年俗外,各地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民俗。在山东日照莒县,过年时会在门楣上粘贴“过门笺”,这种类似剪纸窗花的手工艺品,已经流传了千年。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是当地有名的过门笺制作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大部分人都从事门笺的制作,进入2000年后,随着机器的出现和人工成本提高,村里人逐渐放弃制作门笺,只有非遗传人史龙江还在坚持手工制作门笺。

一个木墩、一把木棰、几十把刻刀和彩色的纸张,时间没有改变史龙江对过门笺制作的热爱,只有门笺上文字内容的变化显示了时代的变迁。今年1月1日,村里的过门笺博物馆正式成立,里面展示了几十年来不同的门笺。近两年,村里举办门笺大赛,吸引不少附近村镇的村民参加,史龙江也收了两个徒弟,门笺制作手艺有了传承。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史龙江制作的鼠年过门笺。于鸿运摄

机器取代了人工

临近鼠年春节,阎庄镇大柏林村的史龙江设计了一幅新款过门笺,“中间的图案是粮仓,上面的‘五谷丰收’是阴刻,显示里面的粮食都满了,上面紫气东来用的是子鼠的谐音,下面的两只老鼠吃饱了有钱赚。”朴素的话语、精致的刀工和美好的寓意,史龙江每年冬天都会制作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过门笺,粘贴在家家户户的门框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增加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最朴素的祝福。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在山东日照莒县、临沂一带,过年时会在门框上粘贴“过门笺”,过门笺类似于剪纸,使用彩色的纸张,用刻刀制作出寓意美好的文字、花纹和图案,一般来说,一门上会粘贴6张6色,寓意是六六大顺。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6张6色过门笺寓意六六大顺。于鸿运摄

大柏林村是莒县有名的过门笺专业制作村,村支书史万新告诉记者,过门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大柏林村制作过门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门笺生意兴隆,全村200多户,有150多户都从事这门传统手艺,在当地周边的十几个乡镇都很畅销。进入到2000年之后,过门笺制作机器出现了,机器制作产品速度很快,在过去,8000门“过门笺”制作,需要一家人忙活一整个冬天,但机器制作只需要几天。

渐渐的,村里制作过门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2011年后,全村只剩下史龙江一个人还在坚守着这一份手工艺。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村里只剩史龙江还在坚持手工制作。于鸿运摄

自制40多把专用刀具

过门笺的制作虽然和剪纸很相似,却还有一些不同。“每一幅‘笺子’都需要一个‘样子’”,在当地的方言里,过门笺读作过门“签”,而“样子”的意思就是模板。

在刻纸制作之前,手工艺人需要将两三层牛皮纸粘贴在一起,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和绘画功底,设计出一幅“样子”,有了这个模板,再用红棉纸或者不同颜色的彩纸按照模板的样子进行裁刻。

一般来说,过门笺上会有一些吉祥的话语,比如“五谷丰登”、“紫气东来”等,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比较复杂的款式还会有生肖图案,笺子的下部会呈现多种多样的穗状。

1966年出生的史龙江,从小就跟着父母学剪纸、做过门笺,从80年代自立门户至今,已有35年。“每年农忙的时候在家种地,有空就打打工、干建筑活,到了冬天,就开始做过门笺。”史龙江说,以前没有现成的彩纸,制作笺子前还需要染纸,“制作工具主要有三样,实木墩、木棰和刀具。”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用木墩木棰手工制作过门笺。于鸿运摄

制作过程都在木墩上操作,将彩纸在模板上对齐,用刻刀对准镂空处,再用木棰敲打刻刀尾部,刀子就刻下去了。史龙江的刀具有40多把,分为平刀和弯刀两种,平刀有大有小,弯刀各种各样,可以制作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各种图案。

这40多把刀具大部分是他自己亲手用钢条打的,还有几把是祖传的,而用来敲击刻刀的木棰已经用了几十年,上面都有了深深的凹槽。

从“保卫祖国”到“富强民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冬天天气寒冷,年轻的史龙江会在炕头上制作门笺,当时过门笺价格五分钱一门,一门就贴一个门楣上。制作技术炉火纯青的史龙江,十来分钟就能做好一张小幅的门笺,“最多时,一个冬天做了两千多张。”

过门笺粘贴时有一定的讲究,六种颜色的排序不能乱。在当地人眼中,紫色和红色一样,都是很吉祥的颜色,“东边第一张是紫色的,寓意紫气东来。”史龙江说,后面的颜色依次是红色、黄色、绿色、粉红和蓝色,“这是按照一天中天色的变化排序的,红色是出生的太阳,黄色是正午的太阳,粉红是日落时,等太阳下山时天就变成了蓝色,而绿色是代表生机。”

从幼年看老一辈做笺子,到后来自己亲手设计、制作,几十载光阴,史龙江早已算不清自己参与过多少张过门笺的制作。

“虽然都是笺子,每个年代的都不太一样。”拿出老一辈留下来的模板,史龙江陷入了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打响,“保卫祖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笺子,一块已经有些变色的模板,他一直存着。到了六七十年代,国家开始“破四旧”,“不让做迷信的,甚至不让贴笺子,我们就做一些毛主席语录。”史龙江说,当时的笺子会有一些“东方红”、“毛主席万岁”、“艰苦朴素”的字样。

等到80年代,改革开放了,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过门笺也有了变化,“优生优育”、“关爱女孩”等开始出现在过门笺上,文字下面还会配有计划生育的图标,也是从那个年代开始,史龙江独当一面,自立门户制作笺子。90年代是手工门笺流行的最后几年,“学法用法”、“依法治国”出现了。

“以前家家户户门小,笺子的尺寸也小,到了80年代后,门变大了,过门笺也大了。”史龙江回忆,生意最好时,大柏林村做的笺子不仅贴遍日照、临沂,连东北许多闯关东老乡都会慕名来购买。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为青岛理工大学做的过门笺。受访者供图

近两年,史龙江做的最多的门笺,除了带有生肖元素的新年款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一门是六张,所以在制作时也会根据内容在每一张笺子上合理分配字数,“比如核心价值观就是每张两个词,而新春的则是‘祝你新年快乐’六个字,一张一个字。”

一张小小的过门笺,显示了时代的变迁。

“愿意学我就教”

“这也不是我的情怀,我就是喜欢做这个,是一个爱好,希望它能传承下去。”近些年,村里已经没有人和史龙江一样愿意手工制作门笺了,一门的价格从过去的5分钱涨到了现在的5块钱,有些比较大的一张可以卖30元,但对于如今的物价来说,继续做门笺无疑是一份赔本买卖。

村里只有史龙江在坚持制作,难免有些落寞,好在过门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学习、实践,当地的中小学也会设置手工艺课程,邀请史龙江教孩子们制作门笺。“过去,我们的手艺都是传内不传外的,现在文化传承不容易,只要愿意学,我都会亲自教。”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过门笺比赛现场。于鸿运摄

去年年初,大柏林村举办了首届过门笺制作大赛,史龙江被邀请做主持人和评委。

今年元旦,村里的过门笺博物馆正式落成,里面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作品,村支书史万新说,博物馆收录了一些有特色、制作精良的作品,用玻璃裱好,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喜爱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过门笺博物馆。于鸿运摄

如今,史龙江收了两个徒弟,过门笺的手艺后继有人。

莒县小店镇的于鸿运是其中一个徒弟,“做过门笺不挣钱,师傅靠打工来传承手艺,我们也有点其他收入,希望能继续传承下去。”

莒县过门笺: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非遗手工艺

史龙江和徒弟于鸿运。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杨亦静

编辑张树婧校对何燕

相关阅读:
  • 大河之东 廉韵悠长

    大河之东 廉韵悠长

    薛仁贵受赠朋友两坛清水的故事裴垍拒绝友人贿赂司马光警枕催读李洋剪纸山西省运城市纪委监委供图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因在黄河之东... 2024-09-20
  • 时政镜距离 | 共奏一曲团结歌

    时政镜距离 | 共奏一曲团结歌

    在银川的长城花园社区里一个个带石榴花的剪纸正被居民制作一首首民族团结的歌曲从党群服务中心中传出6月19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 2024-06-21
  • 青史斑斑 | 成语典故话清廉

    青史斑斑 | 成语典故话清廉

    剪纸《不贪为宝》(李洋)。山西省运城市纪委监委供图学者曾著文讨论古建筑上的悬鱼构件与羊续悬鱼典故的关系。这是山西省晋中市榆... 2024-05-10
  • 锐评100秒 | 联合国也“过年”啦!

    龙年新春,我们迎来首个被列入联合国假日的春节。舞狮表演、民族舞蹈、写福、剪纸、包饺子……联合国各大机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个龙年春节的世界意义更加丰富了。一 2024-02-11
  • 带着剪纸上两会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记者张谢雅李皓弓幸民“这是一个苹果的图案,里面有一个福字,寓意平安是福;这个彩色的图案是龙出云海,今年正好是龙年,特别应景。”1月20日, 2024-01-22
  • 文化在群众家门口落地生“花”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精致的凤冠霞帔、灵动的纷飞蝴蝶、明艳的传统纸鸢……你能猜到它们都是剪纸“剪”出来的吗?在承德市双桥区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德元艺术馆里,像这样 2023-12-05
广州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 前塞尔维亚国足前锋在雅典遭遇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