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污水“化”清水 荒地变湿地

原标题:污水“化”清水荒地变湿地

□本报记者邝晓霞特约记者刘伟

近处,优雅的睡莲开得正好,成片蜘蛛兰绿意盎然;远处,老牛在田间耕作,一条条阡陌小道蜿蜒整洁……走进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保创村内,一方小小的人工湿地和周边田野自然融合,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其实,这块人工湿地是保创村在荒地上刚刚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处设施的核心部分都埋在地下,污水进入后通过沉淀、过滤、净化等过程,最终达到无害排放的标准。

“以前村里只有个简易的排水沟,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到了下雨天,水溢出来都是臭味。”保创村民小组副组长冯大雄在村里生活了48年,对此最有感触。他说,如今建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种上了各种花草和水生植物,不仅净化了环境,还美化了乡村。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龙华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纳入农污项目的自然村265个,累计完成铺设排水管道(边沟)5803米、安装处理设备465台,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6.1%。如今,各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龙华区因地制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综合考虑污水处理设施的外形、风格与村庄风貌相融合,在确保出水水质的同时,让污水处理设施成为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下转02版)

相关阅读:
龙华打击非法 散装汽油购销 “输血”“造血”敲开残疾人“幸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