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宁:水利工程建设多点开花 交出亮眼成绩单

原标题:海宁:水利工程建设多点开花交出亮眼成绩单

来源:海宁市水利局

【本站1月7日讯】2019年,海宁市全力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洛塘河圩区工程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2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全市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9月份,在马桥街道(经编园区)的平阳堰港闸站正式动工,标志着洛塘河圩区工程启动建设,这也是目前该市最大的圩区建设工程。洛塘河圩区工程总投资8.66亿元,新建堤防24.26公里,新建水闸35座,其中列入其他水利工程7座,新建闸站8座及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总排涝流量210立方米/秒,调水流量40立方米/秒。整个圩区涉及斜桥镇、袁花镇、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马桥街道(经编园区)等6个镇(街道),将覆盖城区约72.1平方公里。

工程分四期实施,第一期项目概算投资约1.5亿元,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实施。实施内容完成平阳堰港闸站、胜万桥港闸站、宁安桥港闸、沈家浜闸、俞家桥港闸、平阳堰港西闸建设及3.4公里堤防的绿化等。目前项目已完成形象进度30%。第二期项目正在推进中。整个圩区建成后,有效提升海宁市区防洪排涝能力,防洪标准可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届时,梅雨台风季在城区“看海”将成为历史。同时在项目中融入生态调水、水质水环境改善、健身休闲文化等不同元素,将圩区建成防洪平安圈、生态亲水池和休闲文旅带。

近日,在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的洛塘河5标碧云大桥下,挖机轰隆,装满泥土的卡车正往外运。历时四年的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海宁段)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是我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水利项目五大工程之一,也是国家172重点水利工程,目的是提高杭嘉湖平原排洪涝入杭州湾的能力,增加区域引太湖水量,改善区域水环境。

“原初设批复为15个标段,目前全部完成。”有关负责人解释,为了让洛溪河河道、堤防得到全线连通,今年又新增加实施工程的洛塘河施工Ⅴ标(达泽庙遗址段)和1.2公里洛溪河南漾段堤防工程。截至目前,两个标段完成形象进度50%。

据悉,扩大南排工程(海宁段)完工后,可有效改善区域河网水质,提高长山河、长水塘、洛塘河东段及斜郭塘等河道防洪排涝能力,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除此之外,长山河海宁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也进入尾声,今年重点整治内容是打通断头浜,主要涉及老坟港和丁家港两条断头浜河道。通过新开河道实现活水互通,“小河变大河”。

“项目正好涉及海洲街道、硖石街道三个村的‘两新’工程安置区域,考虑到今后居民出行休闲,我们还在河道两岸建设滨河步道,供市民散步健身。”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关键节点上设置凉亭、廊架,供市民休息赏景。目前,总投资2357万元的海宁市上塘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Ⅱ期)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

中灌二期涉及6个镇26个村(社区)近40个施工点,建设内容纷繁复杂,包括河渠灌渠改造、渠系建筑物改造、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生态景观工程和智慧化管控工程等。项目建成,将改善灌溉面积4.50万亩,每年可节水27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18.00万千克,油料84.15万千克。该市水利局按照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产出高效益的总体要求,经过两年时间,终于将其建设成为灌区科技含量最高、节水工程形式最多、信息化程度最先进、运行管理最规范、效益发挥最好的现代节水示范区。

相关阅读:
文化客厅NO.27 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19号线支线顺利穿越京张高铁 未来清河站可换3条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