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522亿“全竞提升年”碧桂园权益销售创新高
1月6日,碧桂园发布公告显示,继2018年权益销售金额达到5018.8亿元之后,2019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再创新高,增至5522亿元,稳步增长10.03%。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5%。以此不难看出,碧桂园仍保持着高于百强平均水平的领先优势。
在2019年这个“全竞提升年”,碧桂园通过向管理要效益、精耕细作高能级城市,全面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实现了销售业绩的新突破。而在2020年,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新年致辞中表示,将继续精研市场、聚焦深耕,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
2019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再创新高,增至5522亿元。
业绩领跑,75%权益货值位于五大城市群
在近年政策调控持续、企业规模增长放缓、龙头房企提质控速、追求高质量增长的行业发展趋势下,房企一味追求全口径销售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的发展重点已逐步由“增量”转向“提质”。
对此,克而瑞在报告中表示,基于当前项目合作的增多,销售操盘口径和权益口径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营销、运营及投资能力,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如碧桂园、华润、阳光城、富力、佳兆业等企业都选择对权益口径业绩进行披露,也表现了其管理层在企业规模发展的同时,对业绩高质量增长给予了更大的关注。
在市场去化承压的背景下,企业销售规模的增长不能简单依赖于供货量的加大,而是对房企自身的组织管控及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布局、品牌效应、项目品质和产品力打造都将是房企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2019年,碧桂园仍能取得领先于同行的业绩表现,城市布局和充足的可售货量功不可没。
随着“因城施策”政策的深入,城市布局对房企业绩表现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中指研究院发现,2019年,对千亿房企销售贡献率较大的城市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其中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的销售额贡献较大,占比分别为34.8%、14.1%。
而销售业绩能够实现持续稳健增长的企业,大多是紧抓城市发展机遇,聚焦重点城市群和核心城市。以碧桂园为例,2019年仍能取得领先于同行的业绩表现,城市布局和充足的可售货量功不可没。
据了解,该公司的项目已遍布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地级市,截至2019年6月底,权益可售资源合计2.78万亿元。其中,75%的权益货值位于中国五大城市群(长三角/江浙沪皖,广东省,环渤海/京津冀辽,晋鲁蒙,长江中游/湘鄂,川渝),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4%位于人口流入区域。
碧桂园项目数量合计2381个,其中广东有498个,长三角(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有645个,合计拥有的项目数量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碧桂园在这一区域的土地储备已可媲美深耕广东的中型房企,2019年中期已获取权益可售货值3467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货值5519亿元,合计接近9000亿元的货值。
对此,高盛评价称,碧桂园一直在优化其地理分布,充分利用中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从而使当前可售资源的分布符合人口迁移趋势,这为公司长期赢得全国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提升全周期竞争力,巩固领先优势
除了权益销售额再创新高外,在操盘金额及全口销售金额这两个榜单上,碧桂园也依然保持着难以撼动的领先优势,继续稳居行业第一。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稳居行业销售榜首。
这与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碧桂园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息息相关。据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介绍,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销售排行榜中,有五家企业一直屹立不倒,分别是碧桂园、万科、保利、中海、绿地,其中榜首碧桂园的销售额增长了七千亿元。所以,过去十年是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龙头房企快速增长的十年。
据悉,在房地产推动经济、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碧桂园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坚定城镇化发展信心,收获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以及稳固的行业领先优势。在中国经济和房地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行业格局洗牌的背景下,该公司也前瞻性地进行了行稳致远、全面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升级。
早在2019年1月,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便在集团年会中强调,2019年是碧桂园全周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年,公司一定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一定要科学地去谋划,提升全周期竞争力,精准地投入,实现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
莫斌也表示,在企业行稳致远的大背景下,必须通过竞争力的提升,使现金流更加充实,让企业有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围绕“全面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这一核心,碧桂园在过去的一年里,变革管理制度,优化组织结构,通过推行纵向轮岗、建立责任共同体等举措,逐步强化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的三级管控体系。在这些措施的保障和推动下,碧桂园实现了持续稳健经营,全年业绩再攀新高,继续保持行业领军地位。
据了解,2020年,碧桂园仍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同时持续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做到产品力、服务力和成本力的均衡发展,继续精研市场、聚焦深耕,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记者袁秀丽
编辑武新校对何燕图片来源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