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林双林: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必羞羞答答

原标题:林双林: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必羞羞答答

近期,中国经济学界保“6”之争引发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中国经济到底还有多大潜力,是否仍需依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如何取向?新京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国发院教授林双林。

在林双林看来,从劳动、资本、技术这三个经济增长的要素(源泉)看,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潜力。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来实现,仍要专注发展好经济。

如何将潜力变为现实的经济增速?他认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基建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必羞羞答答。“投资本无过错,关键是提高投资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总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不可小视。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需大量的政府支出,而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财政政策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要避免政府债务的膨胀,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应该实行谨慎的、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不应该进行财政上的过大规模刺激。”林双林表示。

未来减税是否还有空间?林双林不赞成再大幅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他认为应该降低企业所得税,但降低企业所得税也会使得政策面临两难或者多难的局面。“可以进行结构性的税制改革,税收有增有减,税收总的规模还有缩小的余地。”林双林说。

新京报:你刚提到,依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否会使中国经济重回粗放发展的“老路”?

林双林:前些年“4万亿投资”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不愿再提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投资甚至被一些人错误地解读为粗放式发展,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口号也多为“刺激内需”、“消费拉动增长”。同时,近年来政府开始强调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但经济增速在持续下降,我们是否还需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我认为,我们绝对不应该忽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目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有必要强调投资的作用,以保持经济较高的增长率。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必羞羞答答,这既是现实的需要,同时我们也有优势。

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用于解决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一提到投资,人们马上会想到钢铁、水泥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认为不要再强调投资。但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加之以往一些基础设施往往由于质量差而需要更新,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可做,尤其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还得积极去做,而这也正好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量大、公益性强,都需要地方政府直接或者牵头来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停止投资。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储蓄率和投资率高的优势。当今世界各国都看重经济增长,有的国家靠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的靠储蓄和投资,有的靠人力资本的增加,有的靠技术进步。实证研究显示,投资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这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也一直试图增加储蓄、投资和资本积累,但这些国家储蓄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当然,技术进步是各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它是长期投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结果。当前我国储蓄率接近50%,处于较高水平,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求之不得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优势,把储蓄转为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新京报:基础设施投资的低效性一直被诟病,如何提高投资的效率?

林双林: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本无过错,关键是要找对投资方向,把资金投在该投、需求高的地方,提高投资的效率。

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必须重视生产方式的转变。应该重视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工程质量提高。在投资地方基础设施时一定要做好规划和监管,要有前瞻性,该建什么,先建什么,往哪里建,要事先仔细研究,而不是拍脑门决定。如果规划做不好,等发现问题了再改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我们必须全方位地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搞大广场和地标建筑等花架子工程,从而切实服务于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要讲求质量,防止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城市在夏季出现了“看海”的“景观”,一些城市的道路、桥梁出现塌陷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问题必须受到重视。此外,中央反腐力度加大,不再唯GDP论英雄,要防止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积极性下滑,防止地方政府不作为。

将储蓄率高的优势转化为投资,大力提高投资效率,我们就可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促使我国的人均收入和国民财富不断增加。

相关阅读:
林双林:中国经济仍有很大的潜力 开建月坛滑冰馆、仿真冰场 西城力推冰雪运动